胡軼韜嚴謹地補充道:“除非,出現奇跡。”
楊嚴看胡軼韜一眼,他的神情透露出來的信息全都是他根本不相信會有這個奇跡出現,并且他認為楊嚴提出要出演《失戀三十三天》這部電影就是把自己坑了。
嗯,如果公司真的不看好這部電影,楊嚴自己也有一種被坑了的感覺,雖然他知道“奇跡”有很大概率會出現。
但是,他還是覺得莫名地不爽是怎么回事?
此時他應該要暗爽才對的啊,不應該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種內心os的嗎?
總之,他覺得被公司當傻子了。
不過他也沒什么好辦法打消胡軼韜的想法,難道要對他說:你信我,這部《失戀三十三天》一定會火,而且還是大火。
有這個必要嗎?
主要是他也沒證據……
喝了一口奶茶,嗯,他不喜歡喝咖啡,就只能在咖啡店點奶茶喝了,對胡軼韜叮囑道:“下午我需要你幫我把合同談成,我還是想出演《失戀三十三天》這個電影項目。”
楊嚴又不傻,他知道胡軼韜的意思。
說這么多電影所遇到的“麻煩”無非是想讓自己知難而退,然后這個項目的失敗就會讓自己產生一種“焦慮、不自信”的感覺,這個時候胡軼韜就會拿出另一個已經準備好的項目,讓自己對他刮目相看,并且產生一種信賴、依賴感。
如果自己立不住,那么他這種“隱性干預”的方法,就會讓自己淪為“失勢方”,完全喪失自己的想法,從而按照他這個經紀人規劃的方向走。
嗯,這手段挺厲害的啊。
胡軼韜神色一變,他從一開始與楊嚴見面時就擺出來的嚴謹、專業、穩重的形象忽然就有點維持不住。
這個客戶這么固執的嗎?
可能年輕人就是有自己的想法。
不過確實如他之前所說,出演《失戀三十三天》這部電影失敗了也沒關系,影響不大,反而能讓楊嚴吃個苦頭,這樣他作為一名專業經紀人的“重要性”也就凸現出來了。
楊嚴不想讓對方如愿,因為他不想當“傻子”,而且他想要的經紀人是為他服務的“雇員”,而非支使他的“雇主”。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問胡軼韜:“如果我不拍《失戀三十三天》的話,你準備好了新的電影劇本嗎?經紀人應該有這個意識與義務的吧?能和我說說你準備的pnb嗎?”
胡軼韜:……感覺自己被將了一軍。
這個客戶怎么想這么多?
不能安安心心地當個“演員”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