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他不是很能夠記得“夢”里周文的所有感情,但是對方從小到大的所有人生經歷的細節,他都歷歷在目。
他“夢醒”時,夢里的情緒似乎總是會被抽離掉,但他真正代入的時候,又隱隱約約能夠感受到那個情緒。
就比如現在,他就感受到了,他在演“周文”,他也是“周文”,這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
但是他知道,他入戲了,卻沒有再“入夢”。
第二次拍攝結束之后,楊嚴皺著眉頭再一次觀看自己拍攝的片段。
兩次的拍攝進行對比,他發現自己第二次的“入戲”表演似乎要比第一次“入夢”表演還要好上一些。
“入夢”表演太過真實了,但是,演員帶給觀眾的大部分都是“虛假的真實”。
而自己的“入戲”表演是包含了他之前所有的演戲經驗在的,怎么說呢,更有鏡頭感?
或者是說,技巧性地使得觀眾更有情緒上的代入。
這兩者會有差別存在,也就是說他“入夢”時的表演,極有可能會把他在夢中的表現以拍攝片段的方式真實地呈現出來。
“楊嚴,怎么了?我覺得你演的不錯了,咱們換場地演下一場戲?”陳浩威導演見楊嚴皺著眉在思考些什么,在心中猜想,這不會是傳說中的“戲癡”吧?
他之前是沒見過,但是確實聽說過有很多演員特別沉迷于表演,甚至有一部分到達了瘋魔的程度。
他們對自己的表演往往精益求精,一個小片段都能重復拍個十幾遍。
但那些都是類似于陳道銘那種成名已久的老藝術家,楊嚴這么年輕,還這么有追求,估計是因為壓力太大了。
對方好像還是第一次出演電視劇的絕對主角吧。
這么想著,陳導不由安慰他:“楊嚴你不用太緊張,雖然第二遍比第一遍是更出色,但是咱們這是電視劇,只要你在全劇的表演穩定維持在第一遍的水準,也夠用了。”
楊嚴神色怪異,他還是第一次聽說導演讓演員不用太努力的。
陳浩威:……他沒這個意思,他明明是很認真的在給演員做心理疏導工作好嗎?
好在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所想,不然估計挺尷尬的。
楊嚴沒有糾結陳導的話,“咱們開始下一場的拍攝吧。”
下場戲挺好玩的,楊嚴飾演的“周文”終于要“富二代”一次了。
楊嚴覺得這一幕他很難入戲啊。
因為他總覺得真要入戲,一定要有情感上的帶入,而這幕戲完全就是耍帥吧。
但也許是“一回生二回熟”,楊嚴入戲地很快。
不過也可能是因為他親身經歷過“周文”的生活,并且熟知他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所以盡管現實中的楊嚴理解不了“周文”的做派,但是入戲之后他能。
或許,不是入戲,而是“入夢”。
楊嚴看著眼前的一桌r本人,有點愣神,這感受太真實了。
他心中明晰,這不是在演戲。
但他又確確實實在演戲,他需要按照劇本中的做,不然片場的人可能會覺得他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