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前一直都不知道要如何對待這個外掛,因為這個外掛并不是一個通向成功的捷徑,它只能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并不是說在每一次在拍攝中運用了它,自己就能夠一遍過,就能夠演得完美無瑕。
反而很多時候會因為它的作用使得自己處于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
它其實有點雞肋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因為只靠自己的努力,他也是可以演戲的。
他有演技,有天賦,這個所謂的外掛只不過是能夠幫助他加速提升演技的過程。
當然,這也很好。
所以,楊嚴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正確地運用它。
在《你好,瘋子》拍攝期間,李明用相機直接錄制時,外掛居然能起到效用,這一點啟發了楊嚴。
如果,每一次在劇組正式拍攝之前,他都把外掛用掉了,那他才算是擁真正利用好了它。
可以提前熟練劇情,提前打磨自己的演技,這才是外掛的正確用法。
所以在那次之后,他特意去買了一個相機,還進修了導演可和編劇課。
他發現外掛的使用條件是需要一份完整的劇本,以及一個錄制環境,除此之外,別的都不需要了。
這讓他松了口氣。
楊嚴坐在書桌前,自己認認真真地把周大佬在法蘭西的那段生活的時間線給整理了出來。
然后一點一點的把資料填充到時間線上,盡可能的把他的整個生活經歷都填補完整。
之后,他開始寫劇本。
劇本從來都不是流水賬,它有一套特定的格式,有許多專屬的鏡頭描寫以及各種場景切換,但楊嚴這邊可以簡化一點……因為他就一個鏡頭……而且也不需要換景……
當初在拍攝《雪豹》的時候,楊嚴沒有想過要這樣的應用外掛,就是因為他覺得這種簡陋的操作太異想天開了。
但其實外掛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楊嚴挑著幾個試鏡最有可能會出現的劇情片段作為重點劇情寫進了劇本中。
所有劇情都需要他自己去打磨人物的情態以及符合其身份的對話,這讓楊嚴頭都要炸裂了……
好在文博還挺靠譜的,他寫得本子里最有具有特色的就是人物,他可以把每個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各具特色,這一點也正是楊嚴現在所需要的。
場景一筆概括全靠腦補,重要的是劇情和對話。
花了兩三天時間,把一份勉強可以稱之為劇本的東西創作出來了之后,楊嚴把相機架起來給自己錄制……
這個操作有點坑,但是磕磕絆絆的,居然真的可行。
楊嚴對此很滿意,錄完一個場景,接著錄下一個場景,他請了假在家全身心的投入到錄制大業中。
不過三天的時間,他就把自己寫的劇本給錄完了。
楊嚴對著鏡子調整自己面部的神情,嘴角的弧度要親和,面容要放松,神態要溫良,眼底是一片沉靜,但在最深處,卻能看得到光亮。
那是信仰之光在綻放。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