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們早已經幫我們淌出了一條通往表演殿堂的捷徑——他們的經驗被人總結成了一部部表演著作,作為各大影視學院表演系的教材,指引著我們在表演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選擇一所專業的表演院校進行學習深造,無疑是最為便捷的道路。
這個道理,楊嚴一直明白,但是近一年來的成就卻讓他難免有些迷失。
因為學校教給他的那些東西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運用到平時的表演當中。
而楊嚴這一年來的表演,一開始靠的是所謂的“努力以及天賦”,中期依賴了一小段時間的“外掛”,近期感覺完全靠“吃老本”。
他覺得自己的表演越來越機械化了。
楊嚴覺得自己的表演沒有絲毫的進步,雖然依然能夠被導演夸一句“好”,但是事實上,也就那樣。
這是一種極為矛盾的感覺。
雖然說起來有點矯情,但是楊嚴真的覺得自己已經觸及到了他自身演技方面的天花板……
僅僅一年而已,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
說起來,他上一次有這種類似的感覺是在客串《非誠勿擾2》的時候。
在那之后,他似乎是想通了,并且有了“外掛”的輔助,演技更上一層樓。
但是現在看來,他其實一直卡著……
唉,楊嚴嘆了口氣。
這種事情真的不能多想,越想越鉆牛角尖。
他拉回自己飄到天際的思緒,開始跟著自己剛才那個閃現出來的靈感思考著明天的表演。
表演課確實教了很多東西。
而一個專業演員其實有很多的機會需要出演這種擁有或強或弱“氣勢”的角色,所以這種東西在表演課堂上是教學的重中之重。
楊嚴清空腦海里的雜思,開始細細的回想老師在課堂上是如何教授他們的。
“氣勢”在于“神”,而“神”外顯于“體”。
其實說白了,還是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堅定的信念感。
第二個是外在形體表征。
信念感可以用眼神以及面部表情表達出來。
而形體表征,除了指具體的細節化的動作之外,還包括整個人的肢體狀態:肌肉的松弛程度、身體的傾斜角度、四肢與軀體的相對位置等等。
這兩個方面做到了之后,下一步則需要考慮臺詞的把控以及與對手之間的氣場關系。
以上所有的表演的細節綜合起來,再輔以情感的投入,才能夠真正的表演出形神具備的人物,才能夠真正的演出一個人物的“氣勢”。
這里的“氣勢”已經不單單指單一的“威勢”了,更是整個人物個性特征的外顯化。
楊嚴把自己原先預設好的表演和老師講解的表演基礎課程一一映照,頭一回發現自己的表演居然是有章可循的。
他原先的表演不管是走的什么流派,其實一直都是照著老師所講的方法在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