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吃的是野豬骨湯燉酸菜,另外還有拌肉絲。
蘇安瑛做菜還是很有一套的,這邊大鍋里煉油,那頭爐子上放個小鍋,里面燉上豬骨和豬肉。
等油煉好盛出來,正好把切成細絲的酸菜下鍋里翻炒,然后添上骨頭湯慢慢燉。
野豬肉用各種調料烀出來,稍微涼一下用手撕開。
再放上一些蔥絲、辣椒絲、鹽等作料,稍微用一點熱油烹一下,香味兒一下子就出來了。
這也就是如今不缺油吃了,蘇安瑛才敢這么奢侈的做菜,要是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飯菜做好,外頭已然天黑了,夫妻倆點著煤油燈,高高興興吃了晚飯。
晚飯過后,許世彥依舊去參場子里面溜達一圈,周圍都沒有異常,這才安心回來休息。
等到半夜再出去轉悠轉悠,之后便一覺到天亮了。
第一場雪多數都站不住,隨著溫度回升,白天出太陽一照,雪就化了。
早晚溫度降低,又凍上硬硬的一層。
參地里的活還沒完事,趁著早晨上凍,隊里的年輕人又上山來了。
“老三,過幾天隊里分糧食,咱爹讓我問問你,你們兩口子的糧,放到哪兒”
許世祥要參加高考,留在家里復習功課了,這次是許世安上山來干活。
許世安一見到弟弟,直接就問。
一般來說,農業隊都是在每年入冬的時候,結算一年工分,然后大家用工分折算糧食和錢。
大房子這邊除了種苞米豆子這些糧食作物外,還種植人參。
所以每年剛入冬的時候先分糧食,等到加工好的人參全都賣出去了,再分一次錢。
當初分家的時候說的很清楚,許世彥之前掙的工分歸他。
蘇安瑛嫁過來之后也去干活掙工分了,再加上如今倆人還在山上看參,估計他倆的工分能換不少糧食和錢。
“糧食先放家里吧,我跟瑛子如今住在山上,沒地方放太多糧。”
許世彥琢磨了一下,覺得還是放在自家安心些。
自家爹雖然嘴上不饒人,卻也不至于貪圖那點兒糧食。
老李頭那邊住院還不知道咋樣兒呢,老李太太一直陪著,家里頭沒人照管。
“行,咱爹咱媽也是這么說。”許世安只是替父母來傳個話,其他的不管。
“得了,我干活去,參地用的柱腳、大聯桿子都不夠,今天得進山去撿。”
當地人說的撿,并不是真的撿,實際上是進林子砍樹。所謂的撿柴禾,就是砍柴。
柱腳和大聯桿子就是參棚的支架。
參地的大土壟兩側,每隔一丈就砸一根柱腳,柱腳上頭再釘上大聯桿子,然后才能鋪棒槌板子。
棒槌板子、大聯桿子多數能用兩三茬,但是柱腳一端埋在地里,三年就爛了,所以每回新栽棒槌,都得去林子里撿新的。
等以后用塑料薄膜苫蓋,用料就更多了,除了柱腳、大聯桿子,還有橫擔、杈桿、弓條、簾子、壓條等等。
所以說人參生產是個極其繁瑣也費材料的事情,別看種人參掙錢,實際上也是真的辛苦。
“嗯,進山注意點兒,落雪以后野獸下山,注意安全。”許世彥少不得要囑咐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