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哥哥的,弟弟犯了錯兒,該揍就揍,揍完別往心里去。”周桂蘭起身,穿上大衣戴上圍巾往外就走。
當媽不容易,尤其是家里孩子多的,一碗水得端平,哪個孩子都得顧及到。
老太太這輩子生了六個孩子,哪個她都心疼,更不愿意看見兒子們逐漸疏遠。
當老人的,都盼著兒女孝順,全家和睦團結,所以周桂蘭只能過來替老四圓場。
“媽,瞧你說的,我一個當哥的能跟弟弟計較么”
老媽都親自來說和了,許世彥就算心里不舒坦,也不好再計較。
“老四結婚,家里不管有啥活,就讓老六老喊我。
不過,老四訂婚我就不出面了,免得吳家那邊尷尬。”
許世彥跟著周桂蘭送到大門外,又幫著老媽整理了一下圍巾。
“媽,回去路滑,要不還是我送你吧”挺晚了,外頭漆黑的,許世彥有點兒不放心。
“不用,你趕緊回去吃飯吧,你媽還沒到七老八十走不動路的時候呢。”
周桂蘭還不到五十歲,身子骨硬朗著呢,朝著兒子揮揮手,便快步走了。
許世彥看著母親的背影,笑了笑,是啊,上輩子老媽都七十多了,還能健步如飛呢。
老一輩人的身體,真是非常棒,不是以后那些年輕人能比的。
見老媽走遠,許世彥這才轉身回屋吃飯。
莊戶院里也沒啥好的,一盆酸菜,一盤粘火勺,再來點兒粥就挺好。
“哪來的粘火勺”許世彥愛吃粘的,加上也確實餓了,一口氣吃了仨粘火勺,這才騰出空問。
“咱媽給拿來的唄,還能是哪兒來的
咱媽說你愛吃,也知道咱們在山上肯定沒包,下午特地送來了一盆。
說是吃沒了再去拿,家里包了兩大桶呢。”
蘇安瑛瞅著丈夫狼吞虎咽的吃東西,怕他噎著,忙去倒了杯水過來。
“咱家每年都包那么多粘火勺么兩大桶”
莊戶院里說的桶,是那種大木桶,一桶能裝將近兩百斤豆子。
蘇安瑛有點兒想象不出來,兩大桶的粘火勺,要吃到哪年哪月去
“以前我在家的時候,也包粘火勺,頂多就是泡幾十斤米,那樣我們姐妹也得包一天呢。”
兩大桶的粘火勺,光包也得好幾天,想想就嚇人。
“那能一樣么你家都是閨女,飯量小,我們家都是大小伙子,一個個可能吃了。
每到冬天,咱家包粘火勺、烙煎餅,你是沒見著那情景,人家都說快趕上生產隊的食堂了。”
許世彥想起以前家里包粘火勺、烙煎餅的情形,倒有些懷念起來。
“大嫂、二嫂沒嫁進來之前,粘火勺就咱媽和老六包,一包就好幾天。
到最后把老六累的耍熊,用手使勁兒把小豆餡兒攥的結結實實一大團,然后包上。”
包粘火勺的黏面子都是一起磨出來的,但是小豆餡必須每天早晨現煮出來,當天全都包完,不然會酸掉。
許世琴使勁兒包餡,就能早點兒干完。
“被咱媽發現了,咱媽就說,小豆餡兒要是不夠,就把老六包里頭。”
一想起那時候,許世彥就想笑。他家小妹,也有特別皮的時候。,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