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忠一拍腦袋,趕緊穿鞋下地,領著倆閨女從家里出來,往鄉里走。
自打撤銷公社改大營鄉之后,鄉政府就搬到了仙人橋這邊。
要說起仙人橋,也是有一段典故。
一九一零年前后,屯子西頭有一棵長滿青苔的風倒木,橫倒在湯河上。
當時人們過河沒有橋,只能從這倒木上走,行走艱難。
當時就有人說,“這獨木橋凡人不敢走,得仙人才能順利通過。”因此得名仙人橋。
三六年建屯的時候,就沿用了這個地名。
五八年修渾白鐵路的時候,仙人橋設了個站點兒,鐵路局的人在這施工。
后來,縣屬的鹿場、糧庫、油庫等也都相繼坐落于此,所以鄉政府也在這邊。
從大營村到仙人橋鄉,走路得半個鐘頭左右。
蘇維忠領著倆閨女一路向東走,有瞧見的就覺得奇怪,蘇安芳跟蘇安花不是都在東崗么咋這時候回來了
有那好信兒的就打聽,這一打聽不要緊,正中蘇維忠下懷。
“哎呀,我家倆閨女都招工進國營一參場,當了工人,這不是回來遷戶口么”蘇維忠故意大聲說著。
以前都笑話他沒兒子,絕戶,現在看看六個閨女咋了
大閨女是老師,二閨女家里有養殖場,老五老六這回還招工當了工人。
那些嘲笑他沒兒子的,他們家的兒子當工人了沒有
周圍的人聽了,有的真心替蘇維忠高興,也有的羨慕眼紅,各種反應不一而足。
蘇維忠可不管這些人想啥,反正他現在就覺得特別開心。
舒坦,于是笑呵呵領著閨女去鄉里遷了戶口和糧食關系。
蘇安芳、蘇安花兩個著急回東崗落實戶口和工作,沒時間留下陪父母。
遷完戶口,正好上午那趟快車也快到了,二人塞給老爹一些錢,就急忙去仙人橋車站。
買了火車票,坐火車返回東崗,直接去場部人事科,辦理了招工和落戶手續。
就此,姐妹倆便成了一參場的正式工人。
招收的新工人,在職工俱樂部那邊,進行崗前培訓。
許世彥帶著技術科的人,給這些人講課,主要講的就是相關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等事宜。
至于說蜜片生產,那個其實沒太大難度,許世彥帶著人,已經研究出來人參切片機。
只要有人往上放人參,刀片就會自動將人參切成薄片,每一片的厚度都完全一致,可以保證蜜片的品質。
當然,這種必須嚴格按照規章操作,萬一弄不好,容易傷了人,所以才要做安全生產的相關知識培訓與考核。
通過的可以上崗,不通過的,給一次機會重新學習,要是還學不會,那就只能安排到加工廠那邊打雜,或者,干脆不要了。
“不要覺得,我是在跟你們開玩笑,安全生產,是重中之重,這個關系到每個人。
我再強調一次,女工都剪短頭發,五號頭,進車間必須穿白色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男的,一律平頭,也是一樣,戴口罩、帽子。
誰要是讓安全和衛生巡邏員抓到了不符合規范,那你就可以回家了。”
許世彥可沒那個工夫跟這些人廢話,規章制度定好了,所有人都得遵守,不遵守的可以走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