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從山收集回來的甸果留種培育,今年已經長出小苗了,只要精心照料,應該能夠開花結果。”
二組組長張恒遠,人比較穩重,說話不急不慢。
他說的甸果,實際就是長白山野生藍莓,也叫篤斯越桔。
跟后來滿大街的藍莓不一樣,這個野生的藍莓味道比較酸,果子也小,用來做飲料和果醬最好。
“甸棗子也在試驗,但是效果一般,種子發芽率低,成活率也不高,還需要技術攻關才行。”
甸棗子,說的就是藍靛果,屬于忍冬科植物,藍果忍冬變種。
漿果長橢圓形,富含七種氨基酸和,還含有豐富的活性物質,如蕓香甙、花青甙等。
可以生食,也可以釀酒、做飲料和果醬,還可以提取色素。
許家后頭那樹林里,就有很多藍靛果,一般六月末的時候藍靛果成熟。
好多孩子都去后樹林里摘了吃,吃的滿嘴發紫,舌頭都是紫的。
還有的孩子,弄那種青色的果子,摘掉前頭一點點,把里面的果肉擠出來,只留下皮兒。
放嘴里咬著當菇娘兒玩,反正熊孩子們有各種花樣兒。
“軟棗子的培育還行,目前已經有了眉目,種子繁殖就怕不穩定,我們在試扦插。
山葡萄最容易,扦插就可以繁殖。”
二組主要負責的是漿果類培育,為將來做果汁、果酒、果醬打基礎。
山雖然有野生的,但產量和品質不可控,最好還是有自己的種植基地比較好。
參場每年都有大片參地廢土,目前的政策是還林直接栽魚鱗松,這個不好,原本的闊葉林成針葉林了。
所以許世彥提議,栽樹苗的同時,最好能發展漿果類小灌木或藤本植物,這樣對植物種群的恢復也有利。
平崗的參土就栽種軟棗子、五味子、山葡萄等,原本草甸子的地方,就可以種植甸果或者甸棗子。
充分利用土地優勢,把參地合理利用起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天麻的培育已經成型。
咱們的老參地栽培天麻技術,比之前縣里公布的更先進,產量和品質更高,目前已經在申請技術鑒定。
五味子扦插技術沒問題,種子繁殖也有成果了。
穿地龍的栽培也有眉目了,可以種植繁殖,也可以地下根莖繁殖。
其他的貝母、細辛等,也都有專門的苗圃和試驗田,慢慢發展形成規模的話,都沒問題。”
三組是藥材組,專門研究老參地培育藥材的相關研究。
不管哪個組,最終的目的,就是合理利用老參地。
在還林樹苗長到一定程度之前,達到參地綜合利用,增加收入的目的。
“行,都挺不錯的,厲害。”許世彥點點頭。
這些別說都研究成了,哪怕只有一半兒,再配合各類產品深加工,都能給一參場創造非常大的利潤。
當然,有的項目還需要些時間,見效沒那么快,這個需要耐心,不能急。
“得嘞,不說別的,就沖著大家伙兒這么努力,這頓肉我也必須得請。
回頭我問問林書記他們,哪天有空,咱就一起整個小型的篝火晚會。
你們準備節目,我準備肉,咱好好慶賀一下子。”
真的挺不容易,技術組這些人不像其他工人沒活了還能休息,他們真的是恨不得天天呆在實驗室,要不然就成天蹲在苗圃或者是培養室中。,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