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彥就跟蘇安瑛說,留下五十丈大栽子下地的不起,其他的起參做貨。
那五十丈去年沒起,到今年就五年了。
盡管這兩年一直在追肥,也特別注重田間管理,但土壤的力量已經到了盡頭,而且也特別容易感染雜菌導致腐爛。
換源a
當初一厘十棵八棵下地,到今年一厘也就剩五六棵了。
看參的人傳信給許世彥,說要是再不起,怕是明年就得都爛掉,還是起了吧。
許世彥一琢磨也是,這要是連參栽子時期算一起,那棒槌都長九年了。
屬實是到時間了,那就起吧。
于是找了個周日,許世彥夫妻領著許海清、許瑾慧,加上幫工的人一起,開車上山起參。
往年家里起參,許世彥一般都不親自來,多數都是許世安帶著雇的人干活。
今年這不是特殊么許世彥想知道長了九年的棒槌能長成啥樣兒,所以就跟著上山了。
再一個,許海清許瑾慧倆孩子趕的時候好,幾乎沒怎么上山干過活。
許世彥也想找機會讓倆孩子試一試,知道掙錢不容易。
尤其是許海清,這孩子是家里最小的,又最會來事兒,一張巧嘴巴巴兒的特別會哄人,格外受寵。
許世彥就擔心這小子從小在蜜罐子里泡大的,根本不知道吃苦是咋回事兒。
將來仗著一張好嘴瞎胡混,不好好過日子。
所以許世彥就把孩子都帶山上來,讓他們試一試干活是啥滋味兒,也算是體驗一下生活。
自打吉盛源分家之后,黃勝利等人都去南方了,家里干活的是黃勝凱、馮越、趙建國等人。
知道許世彥家里今天起棒槌,這些人都挺好奇,非得上來幫工不可。
“三哥,你家這棒槌挺奇怪啊,咋每一棵上頭都長好幾根秸子呢
這底下得是好幾個蘆頭才能這樣。有點兒怪啊,怎么長出來的”
剛一撤參棚,大家伙兒就瞅出來不對勁兒了。
許世彥聞言笑了笑,這是他這些年琢磨出來的增產小妙招,一直沒推廣。
每年七月末八月初,人參在地底下就開始鼓下一年的蘆頭。
趁著蘆頭鼓出來還沒有米粒大,直接將土撥開,將鼓出來的蘆頭用手摳掉。
這樣一來,人參還會再次鼓蘆頭,而且一般情況下,就會鼓出來兩個蘆頭。
有兩個蘆頭就會長出兩支參秸子,這樣一來,參葉子也會成雙倍。
參葉子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強,物質積累充分,自然增產。
這種很有效果,但是太費人工,需要一棵一棵手動摳蘆頭。
許世彥也只在自家這五十丈參地做實驗,其他的根本沒那個閑心這么弄。
“先起參吧,看看這長了九年的棒槌啥樣兒。”
許世彥笑笑,沒直接向眾人解釋,還是起出來棒槌看產量再說吧。
眾人也沒多問,趕緊拿著工具開始起參。
這塊地當初栽參用的都是大栽子,這又長了五年,估計不會長得太小。
許世彥不敢大意,自己掄著三齒子,小心翼翼的刨下去,然后端著一大坨土出來。
三齒子往后一帶,手上用力一抖,疏松的土壤隨即被抖落大半,露出埋藏在土里的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