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倆嘮了一陣兒,許世彥他們上山起參也都夠累的,于是就領著孩子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周一,許海清、許瑾慧回學校上課,蘇安瑛則是抓緊時間聯系客商。
所有她能聯系上的人,全都打過去電話通知一聲。
九月二十三號,在東崗參市要舉行一個參王拍賣會,屆時將有一斤、兩斤多重的園參拍賣。
還別說,很多人對這個都挺感興趣,答應了過來看一看。
這時候已經是九月十二號了,離著預定時間很近,需要準備的事情不少。
得虧這邊人手得當,眾人一起著手準備,一邊兒安排人對外宣傳,一邊搭臺子準備場地。
蘇安瑛還得帶著人,將所有人參再挑選一下,挨個兒過秤。
將每一棵參都系上紅綢子,下面掛個簽兒,寫上重量。
再訂購一批白色泡沫箱,用苔蘚和潮濕的土,將每一棵參都仔細包裝好,存到冷藏庫里去。
所有棒槌都分選過秤包裝完畢,其中有兩棵最大的,都四斤多沉,名副其實的參王。
蘇安瑛在許世彥的指點下,挑了沉的那棵,又挑了不少一斤沉左右的,領著人帶著參,開車去省里。
最大的那棵,直接送給了省里,這個不是給哪位領導,而是給省里的。
八二年的時候,二大隊起出來一棵重半斤的人參。
于守廣送給了鎮里,鎮里又送到了縣里,最后輾轉送到省里。
那個時候,都覺得半斤沉的人參,就是非常罕見了,可以稱作參王。
八八年人參節上,蘇安瑛拿出一棵六兩半的人參,被評為了園參之王。
這才過去多久六年后,竟然出現了四斤沉的參。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吉省園參栽培史上一座里程碑,估計短期內,沒人能再突破了。
參王一送到省里,真的是整個兒省城都轟動了,各路新聞媒體紛紛采訪報道。
撫松參農喜獲豐收,新參王出現,重達兩千一百零六克。
碩大的標題刊印在省報的頭版頭條。
省電視臺也在當晚的新聞上播放了消息,還給了那棵參一個大大的特寫。
緊接著,省領導趕緊往首都匯報,然后那棵參又被送去了首都。
最終,經過處理加工后,那棵參被送往大會堂的吉林廳當中存放展出。
蘇安瑛這一次,也獲得了“人參大王”的稱號,不光有證書,還有金燦燦的牌匾。
吉省出現一棵四斤多沉參王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來,大眾對此非常感興趣。
緊接著又傳來消息,說是九月二十三號,東崗人參市場會有一場參王拍賣會。
當下就有好多人心動,趕緊訂票準備前往吉省撫松,參加這個拍賣會。
九月二十三號,秋高氣爽、風輕云澹。
東崗人參市場這邊彩旗飛舞、鑼鼓喧天,參市大門上面扯著條幅,兩邊綁著紅綢和氣球。
蘇安瑛請了東崗小學、參場小學、參場文工團、林業局文工團、撫松山里紅劇團的人,先來了一場盛大的歌舞演出。
演出結束后,參王拍賣會正式開始。
九月中下旬本就是參農起參做貨的日子。
經過之前的造勢,參農們都知道,二十三號有一場拍賣會。
不少人都把自家起出來的人參挑出大的,過來參加評選拍賣。
哪怕是評不上參王,這種活動上,人參的價格也很高,比平常賣貨劃算多了。
同時,也有那些常年跑山的放山人,帶來了他們挖到的山參。
這幾年國內山參資源逐漸減少,已經很難見到大貨了。
不過這個難不倒膽子大敢冒險的人,最近這兩年,有人辦了相關證件,直接向北出國去鄰國俄羅斯,到遠東地區挖參。
據傳說,當年蘇聯剛成立的時候,老毛子曾經用飛機在遠東地區播撒下大量的參籽。
這個具體是真是假沒人知道,但是遠東地區環境嚴苛、地廣人稀,老毛子不怎么懂放山挖參。
那邊山參資源非常豐富,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