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網上和一位已經在美國頂尖名校讀博士的特等獎學金的大神聊天。他已經是我們同學中公認的學術大神了,但是他越發覺得自己差的太多了。當我們稱呼他為“大師”的時候,他回答只有:“慢慢做吧,希望會有進步。”
越是平臺高,越容易意識到自己不足。
總能看到一些小縣城的土豪們及其孩子們開著寶馬撞人,稱王稱霸;
反倒bj真企業家和二代開著蘭博基尼遵守交通法規老老實實。
畢竟,沒見過真佛的香客,對個算命郎中都會畢恭畢敬,何況跟身邊更俗的人相比自己還有幾分仙氣呢,還不跋扈飛揚起來。
越是對手強,越容易意識到自己危險。
一個學渣很渣不可怕,怕就怕跟他競爭的人更渣,反襯出他倒是一個學霸,其結局必掛。
當我們發現身邊人都比我們強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在進步;
當我們發現身邊人都和我們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在原地踏步;
當我們發現身邊人都不如我們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在退步。
當我們發現這個圈子里我已經天下無敵了,說明你的圈子已經不能支撐你的進一步發展了,如果你還在這個圈子,只能說明你實力至此。
與其滿足于低圈層目光的畢恭畢敬,不如拼入高圈層感受冷嘲熱諷。
畢竟,你今天的擁有的“畢恭畢敬”也都是當年的“冷嘲熱諷”換來的。
每當我們因為自己的一些或大或小成績而歡樂開懷的時候,不妨提醒一下自己,或許這個成績是無數比我們更杰出的人都不屑一顧的,之所以我們會因為這個成績而得意,不是因為成績多么矚目,而是我們沒有資格取得更高的成就。
例如不是說我微積分考了一百分就是我數學牛,那是因為數理大神的同學是不會跟我學一樣的數學的。
當然,取得成績,不管大小,開心一下是必須的。只是如果我們追求進步卻一勞永逸,心懷夢想卻自以為是,就不太好了。昨天我們淘汰掉的人,明天可能就會淘汰我們。
當我們停留在自以為是的功勞簿上吆五喝六的時候,比我們強的人正在飛黃騰達;和我們差不多的人正在孜孜不倦;比我們差的人正在呼嘯而來。
我們那塊定格成就的金牌上,最好有一個鬧鐘滴答作響。
總之,取得再高成就,沒必要得意忘形,一方面我們可能并沒有在足夠高的平臺打拼,一方面真正的高手可能都不屑于做我們的對手。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掛著金匾洋洋自得,敲鑼打鼓,而是微微一笑,再攀高峰。
下次,就是下次,在我們取得另一個高峰成績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告訴自己:“我很不錯,但是我完全可以匹配上更高的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