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怎么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呢,太上皇時候的顯貴,在今上時自然不受重用,像是工部這地方,在先前用完了之后也就漸漸恢復了原本的清冷模樣。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這些人自然就會想著,要找回昔日的榮光,而他們最大的希望,當然就都著落在了太上皇身上。
其實在今上剛剛親政的時候,太上皇與他還算有個蜜月期,那時候真是好一幅父慈子孝的場面。
皇帝沒有對太上皇的政策進行什么更改,也沒有動他留下來的大臣們,太上皇自然也沒有指指點點,反倒真地放權給他。
似乎除了皇帝不那么享受了,跟太上皇時期并沒有本質區別。
而這轉折點,大概還得要追溯到十三年前林如海在蘭臺寺擔任大夫的時候。
蘭臺寺行御史的監督職權,相當于是朝廷和皇帝的喉舌,這個機關當今自然是想要控制在手中的。
哪怕在太上皇的命令下,蘭臺寺一直對他十分配合,但不換上自己的人,總歸還是不放心。
不過蘭臺寺卿王政經營多年,又有尚書令為奧援,皇帝想要動他沒那么容易,所以只能一步步來。
但卻沒想到,只那一步,卻讓王政那邊產生了莫大反應,最后甚至引發了一系列的反彈,林如海也就迅速被皇帝拋出來,最后丟到江南那旮沓去,大好前途一朝喪盡。
也是自那之后,皇帝與太上皇的關系,便陷入了僵化。
“所以,這工部要將此事鬧大,目的絕不僅僅只是為了那幾個照磨所吏員……”
聽林如海這么一講解,李昭才算是對這情勢有了一個了解。
然后回頭看著林如海正笑望著自己,突然心頭一動,問道:“林大人與我說這些,可不只是為了這件案子吧?”
林如海笑著點點頭,又露出了那副“孺子可教”的神情。
可惜李昭的出身太低,哪怕脫籍了,也很難在仕途上有所建樹。
林如海原本見他進入繡衣衛,還打算讓他低調行事為人,莫要暴露鋒芒引來針對。
但既然李昭自己有上進之心,那他也不會壓著甚至會幫他一把。
林如海沉聲道:“你或許不知道,自從天子將皇城宮墻拆除了半邊,他便每年都會遇刺好幾次,且是以各種方式。幸得暗衛和龍禁尉一暗一明護持著,才沒有讓他們失手。
“天子在民間聲望極佳,會做出這等事情的,想也知道到底是何人。”
得罪了利益的人唄,哪怕是皇帝,也不可能絕對的中立,也肯定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
而當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他們勢必會想要做什么,要不就是轉變自己,要不,毀了讓他們利益受損的人。
遠的不說,就說前明時候,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任皇帝死于非命?
真的是他們運氣太差,命不好,喜歡折騰?
有當然是有,但每一個都這樣,就顯得莫名了,就算自己不注意,大臣內侍們也該注意。
除非,監督者本身就成了加害者。
不過,皇帝處境艱難,對于李昭來說,卻沒什么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