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源食品廠改制,原廠地址兩千萬賣給華龍集團,食品廠在崗職工206人,工人買斷工齡需要600萬,拖欠工資補足需要100萬元,食品廠銀行貸款陳欠800萬元,負債300萬元,其它應付款200萬元。
這些加在一起共計兩千萬元,也就是說,豐源食品廠賣給華龍集團后堪堪能夠把負債和工人的補償金還清,這樣一來,工人訴求的養老保險就沒有了著落。
事實上,企業改制后,國家沒有必要為工人的養老保險買單,企業改制,一次性發放補償金,解放了勞動力,解除勞動合同,要么盤活企業,要么還清負債,把虧損的企業去除掉,減輕政府負擔,讓政府輕裝上陣,政企分開,這是發展的必要。
但是工人的訴求在這里,不解決掉,將永遠成為一道傷疤和社會的隱患。
工人們想要保險,事實上是對未來的迷茫,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讓他們產生恐懼感,這是根本原因。
政府能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工人自主創業,發展第三產業,讓工人生活得到保障。但是對于大多數的工人這是一個迷茫期,很多人認清不到這個趨勢,對未來感到恐懼。
豐源食品產前期下崗分流的工人中沒有這種現象,就是因為‘羅記’給他們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感覺到,在‘羅記’工作,要比在食品廠更有安全感。
這一點,我不是吹,而是事實。
我想說的是,如果讓‘羅記’參與進來,我能解決豐源食品廠206名工人的生計問題,保障他們的工資和保險,徐叔叔覺得如何?”
徐風樓望著羅力,沒有吭聲,這小子口氣太大了,就算整個市政的智囊團,聘請的那些專家,目前也沒有辦法解決這些難題,否則就不存在任何困難。
企改就是要把這些負債企業,又無法盤活的企業盡量剔除,減輕政府負擔。正確引導它們走向市場,最好能夠實現獨立經營,順利完成改革,讓它們走向正軌,成為納稅企業,而不是拖政府的后腿。
但是這種改革的陣痛是存在的,那就是工人下崗,這是一個無可避免的事實,怎么處理這個難題,別說是豐源,整個大環境目前都是這種狀況,無法妥善解決。
市里這次拿第一食品廠做改革就是要試點,然后探索經驗,完成下一階段的改制工作。
與華龍集團的的談判在半年前就開始了,華龍集團能做到的極致就是兩千萬。
華龍集團接手豐源食品廠,要在這里開發商業街,這一點得到市政的大力支持,但是風險也是存在的,能否打造好這個商業街,未來能否發展起來,這都是問題。
所以在豐源食品廠上,市政已經做了最大的讓步,這也是為了保證華龍的利益,否則誰會傻到承擔這么大的風險。
可是這樣一來,市政在食品廠上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未來的利潤點是華龍集團打造的商業街,市政把寶壓在這里。
但是這樣一來,在解決工人待遇問題上面,資金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現在羅力放言,他能解決豐源食品廠206名工人的生計問題,保障他們的工資和保險。如果他真能做到這一點,市政肯定全力扶持‘羅記’。
可是他哪來的這么大的底氣,他有什么辦法?徐風樓不相信,打死他都不相信,那么多的專家都沒有辦法,他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家伙就能辦到。
呃,徐風樓以已人,他像羅力這么大的時候,毛的確沒長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