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謂的“七招之約”,確確實實決定著他們的勝負,將兩人的心神中的自尊自傲、自信自負種種勢態,完全結合在了一起,形成某種不可違背的規則。
兩人對峙半響,凝神靜氣,李忘塵忽地長嘯一聲,“小心了”
掌力一抬一按,四指結印,佛音一顫,凌空打出大須彌山掌。
跨越七八丈距離,一座氣勁凝聚的須彌山在天下第七頭頂憑空編織成形,以鎮壓四大部洲、一切中心樞紐的神山威勢,自上而下地鎮壓,四下里的大地微微顫抖,下沉稍許。
空氣微微蕩漾,產生肉眼可見的漣漪波紋,仿佛連空間都處于時刻要分崩離析的危險境地。
與此同時,李忘塵緩緩朝著天下第七走來。
“內力”天下第七不可置信地抬頭,這將是印象中精修橫練武功的宋虛絕無可能擁有的內家真氣,但現在卻分明真切地降臨自己身體,形成偌大重壓,令他頭皮發麻、全身雞皮疙瘩驟起。
這便是勞什子“人間行走”的妙用
他剛剛抬頭,李忘塵同時踏出一步,天下第七又猛地回頭看向李忘塵,但他看向李忘塵同時,仍須得留心頭頂的須彌山氣勁。
這一步并不快,甚至還緩慢。
但是就是這樣一步,卻與天上凝聚成型,將落而不落,似壓而未壓的須彌山氣勁,形成難以言喻的絕妙配合。b
李忘塵與須彌山氣勁一上一前,以兩個方向分割天下第七的注意力。更驚心動魄的是,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沒有在第一時間緊急出手,而是步步為營,反而令人琢磨不透出手實際,終于給他塑造出不可抵御的大勢。
李忘塵就要用自己的勢,來壓倒天下第七的勢。
天下第七驟然發現,自己現在想要發出勢劍,已是發不得、迫不出、拿不了的窘迫境地。
他焦急。
而且惶恐。
更加慌亂。
可越是焦急,惶恐,慌亂,他越是凝神,屏息,心神反而慢慢安靜。在這最危機的關頭,他竟然是“忍”了下來。
正是忍辱神功
這是元十三限除去“千個太陽在手中”的另外秘傳,元十三限允許天下第七所學的僅有一部分。但加上蔡京授意應允,天下第七憑借另外手段,也偷學到更多部分。
這門武功的精要,就在于吃苦受難,忍受痛苦越多,屈辱越大,功力反而越強。
但這門武功也同樣扭曲心性,因為每一次忍辱,都將是對自我心性的壓制,功力的增長,全來自于扭曲心性而成的心魔,一旦爆發,就算殺力暴漲,也會我不復我,變成另一個人。
元十三限一生都被諸葛正我壓制,他心高氣傲、不可一世,兩人又同在京城,沒有這門武功,他早就找上諸葛正我求一個玉石俱焚了。而他每次有心殺死諸葛正我,都會暗施此功,強行忍耐,于是功力越大,心魔也越強。
現在天下第七也在李忘塵的威逼下,施展出這門武功。
在李忘塵的感知中,天下第七在莫大壓力不自覺生出的種種雜質,一并消散,這個人好像失去了人性,成了一尊石像、木偶、泥胎,予人不可動搖的印象。
必須要破除這般
狀態。
李忘塵慢慢靠近了天下第七,就在兩人相隔一丈遠時,忽然手掌一抖,內力一收,須彌山掌形體崩潰,大叫一聲,“第四招”
話音未落,數十道掌力從破碎的須彌山中透體而出,倏然弧形下落,如雨如星的轟擊,從四面八方籠罩天下第七的上半身。李忘塵身形一動,如箭似地沖到天下第七面前。
若有通宵少林武功的人物在場,當知曉這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號稱永無窮盡的“般若掌”。
李忘塵竟然在須彌山掌力成形時分,將這一掌轉化為妙用無窮的般若掌,與此同時,自己還發動攻勢。
這將是能令少林弟子羞愧無比的巧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