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的態度,倒像自己是個大爺,在教導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而非性命完全操控于他人手中一般。
元十三限呆愣了一下,竟然真的思忖起來,片刻之后,忽然長身而立,“好,你這話倒是有些意思,就這樣。不過在我看來,十年時間太短,諒你也不能如何,給你三十年時間,到時候我們約戰一場,你若真能給我造成任何驚喜,這段時光也十分有意義了哈哈,哈哈哈哈”
笑聲震天而去,宛如山的咆孝云的震顫,內蘊有極大威能,甚至能令整座洞穴所在的山峰都顫抖不止,給予人極大的壓力,宛若面對鬼神一般。
他同意了李忘塵的約戰,但是顯然認定就算給多寬裕時間,李忘塵也絕不能夠給自己造成任何威脅。不過在答應李忘塵的那一刻起,心中油然而生的這份期待的心情,卻是元十三限從未有過的。
前一個元十三限當然有過期待,比如在對智小鏡表白的時候,但那些記憶之中的“情報”與親身經歷的“感受”卻完全
不一樣,便正如他此前被諸葛正我拆穿身份時的憤怒一般,“假東西”與“真東西”的天差地別,一下就可體會。
而這種感受,給予現在的元十三限無法形容的美妙體驗,令他終于體會到生命實實在在的感受。
若能等到三十年后的那一日到,這份實在感將會去往何等程度呢
元十三限萬分期待。
而在他的面前,李忘塵臉上仍帶著笑意,但表情之下的內心卻暗暗嘆了口氣,對地下的諸葛正我說了句道歉。
他知道諸葛正我留下的遺言的意思,便是想要令他拋卻無意義的憤怒,去令元十三限棄暗投明,成為大宋正道中的一大擎天柱。因為現在的元十三限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和此前那個瘋狂的豪杰再無關系,并且有一身驚天動地的武功,完全可以改邪歸正,甚至能替代李忘塵計劃中原本諸葛正我處于的位置。
若算理性的做法,應當是服軟、引導、規勸,令元十三限醒悟到諸葛正我的意思,甚至是不惜道德綁架,乞求元十三限幫助自己。
但到最后,李忘塵的做法,不是拉攏元十三限,而是將其狠狠推向自己的對立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忘塵將自己與諸葛正我都寄托厚望的計劃拋之腦后,他以無聊的自尊與意氣推動著自己的行事,因為他無法接受去祈求殺死自己同伴的人。
他還沒有這般的低賤卑微
不過這樣的選擇,卻會令諸葛正我的死毫無意義,完全是辜負了諸葛正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對元十三限的規勸。若將一個人看作錢財,這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虧本買賣。
所以,李忘塵對諸葛正我表達歉意,他得承認自己應當是令諸葛正我失望了。
但道歉歸道歉,他卻永遠不可能后悔。
讓他重來一千次,他也要與元十三限定下今日的約戰。
他一定要為了諸葛正我報仇,哪怕連諸葛正我自己也不愿意,他就是要這樣做
三日之后,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老一少的兩個人正在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