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新聞只聽主持人說,“接下來又是一條來自八中的新聞,在八中校長看來,學生社團是現代教育中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而本次校慶舞臺,八中社團的精彩表現,讓到場的賓朋震撼。”
鏡頭切到漢服社和語言文學社的舞臺表演,至于得金獎的舞蹈社……實在是不方便宣傳。
“特別是樹人文學社,精心編排的舞臺劇,得到本市作協副主席莫懷戚的高度贊譽。”
“據劉校長說,社團的核心是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豐富了教育的多元性,為社會培養出了優秀人才。”
“高一10班顧陸同學就是典型代表,他十六歲的年齡,卻有20篇稿件的投遞經驗,并且他是《少年文藝》《青年文摘》《歲月推理》等多家雜志社的簽約作家。”
電視臺消息渠道還是靈通,顧陸剛與《青年文摘》簽約,昨天的劉校長沒掌握,今天的新聞播出就掌握得一清二楚了。
細想也正常,霧都電視臺的《天天630》算是王牌的新聞欄目,報道前對顧陸的資料,還是要核查的。
高老師默默點頭,她就知道,關于顧陸肯定是要來一波大的。
“顧陸同學,請問伱是如何在保持學業的情況下,還創作出這么多,你的靈感不會枯竭嗎?”外派的記者采訪問。
“目前為止,學校的靈感足以讓我有好多作品產出。”顧陸說,“我舉個例子,就像我班主任高老師,她向我們推薦書籍,當時我就突然有個科幻的靈感觸發。”
“科幻?顧陸同學寫作覆蓋面真的很廣,聽學校胡老師說,顧陸同學非常喜歡閱讀,這個閱讀量難怪可以獲得葉圣陶杯全國一等獎。”記者說,“那么顧陸同學有什么好書推薦給我們嗎?”
“我能推自己的書嗎?”顧陸見記者點頭,“給自己打個廣告,下個月就要出版的書籍《小王子》,應該是本老少皆宜的書,其他書推薦,我個人喜歡老舍的書。”
……
看著電視里的自己,顧陸默默點頭,感覺表現還行,他也發現電視臺新聞媒體當前是比較謹慎,就像采訪的基調都是“保證學習的情況寫作”與“多看書積累”。
足足有長達一分半鐘的采訪,這相當夸張。
好像其他同學就一閃而過,戚采薇算和儀仗隊社長算是牛的,被采訪了一個問題。
可顧陸呢?獨享一分半,記者一連問了四五個問題。
要知道校領導也只有兩三個問題的鏡頭啊!
排面拉滿了,真的拉滿了!
同學們都不是嫉妒了。
因為戚采薇那種運氣好被選上采訪,還可能背地里擺弄幾句是非。
顧陸這個……只剩下一個非常國際化的中文單詞“牛逼”!
“《天天630》在我們霧都收視率非常高,你以前的同學啊,你的父母親戚啊,肯定都能看見,”戚采薇說,“你真的成名人了。”
“要出書了?我絕對要支持一下買一本。”李古圓說。
“十班人不支持十班人,那誰支持?”呂平說。
“我和顧陸一個班,臥槽,以后出去我可以吹牛逼了。”曾杰說。
班上七嘴八舌,吵吵嚷嚷,太多話了。
氣氛徹底嗨了起來,高老師中途沒制止,只是在學生們把澎湃的激情釋放得差不多了,她才出言讓學生們安靜。
英語老師蕭老師見誰都笑嘻嘻,魯老師兇神惡煞但在課堂上也會開玩笑,看上去這兩位主課老師更好相處,實際剛好相反,撲克臉的高老師才是最有耐心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