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播出在霧都人的茶余飯后,成為了新的談資。
“看新聞了嗎?那個女娃遭巴到一坨(碰瓷)。”
“哪曉得是怎么回事,六十多歲的老年人也不會隨便訛人。”
“以后出門注意點,手爪爪不要討嫌,扶什么扶,把自己管好。”
“這女娃子幸好還認得到這么一個出名的崽兒,否則呵呵,只能認倒霉。”
……
趙父趙母看到新聞,眉宇郁悶了一周的陰云終于散去許多,即便趙母工資比趙父還稍高,但八千塊對這個家庭雖然算不上傷筋動骨,可也必定是要節衣縮食一段時間。
“以前怎么沒聽你提過,同學里還有這樣的能人啊?”趙母說著,給娟子夾菜。
“會不會太麻煩人,要是找不到證人,對這同學的名聲可能會不好。”趙父的性格和趙娟很像,都是泥菩薩過河了,還擔心別人有無筏子。
娟子沒說話,也沒動筷子,很快,趙母才意識到女兒哭了。
“怎么了?哭什么啊,別聽你爸那張烏鴉嘴的,怎么可能找不到路人給我們作證,天天六三零收視率那么高。”趙母連忙安慰。
“吃飯呢,不都好起來了嗎?”趙父說。
“老爸老媽,我好像把事情搞砸了。”趙娟眼淚婆娑,哽咽道。
“誰說的,這次又不是你的錯,樂于助人永遠沒有錯。”趙父立刻說,“我從小不就是這樣教過你嗎?我們管不了別人,只能做好自己,爸爸媽媽這次是為你自豪的。”
“對,該死的是那個老不死的,連學生的錢都要坑,出門走路該小心點!”趙母最后三個字重點咬字。
家庭教育基本是決定孩子性格的,就拿趙家來說,趙父趙母從頭到尾都是在肯定女兒幫人的做法,用趙母的話來說,“我們沒有錯,只是辦到了錯的人,以后要好好保護自己。”
說話間,趙父電話響起,他尷尬地看了趙母一眼。
“快接吧,別耽擱所里的任務。”趙母習慣了,然后繼續安慰女兒。
基層民警要處理的事非常瑣碎,最關鍵是難有真正休息的時間,吃著飯接到任務電話,馬上趕回所里的事……不能說是頻繁吧,但也不少見。
趙父走到一邊接電話,表情逐漸變得高興,掛斷電話后,立馬告知好消息,“剛才六三零的人打電話來,說已經有三個證人了,通過一些問話,基本確定了真實性。”
真是好消息!
“等找到足夠的人證,一定要告那個老不死的誣蔑,沒良心的東西!”趙母說。
……
inf。in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