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社長為了宣傳《小王子》,真是舍得下臉啊。”余心姚感慨萬千。
“因為現在的圖書市場就這樣,如果作者和作品沒有足夠的炒作噱頭,很容易被淹沒在書海里。”簡社長說。
“那簡社長認為以后的市場會變得更好嗎?”余心姚隨口問。
“有互聯網的出現,只會越來越畸形,”簡社長說,“去年我非常看重一本書……”
“《荒人》?”余心姚接話。
簡社長默默點頭。《荒人》講述的是幾個小孩流落荒島,然后努力生存的故事。
“如果落一次臉皮,可以給好書一次機會,何樂而不為?”簡社長話鋒一轉,“老余,你知道我這次邀請你喝茶是因為什么吧?”
簡社長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男子,是著名的書評人和文學研究者。
很多人感覺文學評論者的工作就是挑刺,對文學一點作用也沒有。
如果沒水平,那確實是,但如果有水平可就不一樣了。往大了說,可以推動文學發展;往小了說,能讓一本書煥然一新。
舉個例子,為何許多后世的文學家都認為武松是水滸第一好漢,因為金圣嘆評的——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
關鍵金圣嘆的評價是文學性和幽默共存,有些地方甚至會讓讀者有看彈幕吐槽的即視感,因此看水滸和看金圣嘆批注版水滸,完全是兩本書。
余心姚的水平沒達到金圣嘆那么夸張,但確確實實已是國內當代文學評判家的翹楚。
只要動筆,文章基本都能上文學類的核心期刊《文學評論》,特別在陶淵明詩集、奧爾巴赫摹仿論的研究,是處于獨一檔的狀態。
“老簡你應該知道,我寫文學評論,大多數時候是帶著批判味道的。”余心姚的稱呼的變了,也算是交個底。
“而老簡你前面看好的《荒人》,在我看來,就是對諾貝爾獲獎作品《蠅王》的卑劣模仿,有些劇情單元和人物的情緒變化幾乎相同,卻又將戈爾丁深邃的內涵全部丟掉,用幼稚又不真實的元素替代,”余心姚最終話語的落點是,“二流的作品。”
“二流嗎?我還以為你會說三流,看來還是給我留了一點面子。”簡社長說,他語言變得嚴肅,“老余,我知道你這張嘴和這支筆的威力,但對《小王子》來說,正是需要這些。”
余心姚聞言,猶如高速公路頓時好像有車輛追尾那般,原本四平八穩的五官有些控制不住,這么自信?
他對自己影響力還算是有逼數,或許大多數讀者不認識“余心姚”,仔細想想路人、讀者、網友,多少人會關注一個文學評論家?不現實。
但……許多媒體以及門戶網站都會引用。
更直觀的說,余心姚的評價是寫給二次傳播者看的,如果他給出差評,絕對能對剛生長出來的小樹苗,造成毀滅性打擊。
“老簡伱都這么說了,那我就不客氣了。”
“當然我個人也很期待你的評價,連發三條雖然說為了幫忙宣傳,但近幾年最好的童話這個評價,卻是我真心實意的。”
余心姚眼珠子滴溜溜轉,毫無疑問他來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