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塊,確實不多。”顧陸總算知道,上周《通俗報》主編馮景元臨走時的那番話是什么意思了。
馮景元小顧老師不久后收到一筆錢,但不多,哈哈哈。
怎么個事兒呢?雖說津門文化圈,基本被四九城覆蓋,但身為直轄市,某些方面自主能力還是挺強橫。
比如高考采用津門卷。
當然顧陸的這五十塊和高考沒什么關系,而是高三的全市模擬考的自主命題卷,馮景元是語文出卷人之一。
前面介紹過馮景元,應該都知道他的資歷,當天津卷的出卷人都沒問題。
天津模擬卷的語文課外閱讀,就是鄉村教師節選。
節選是肯定要節選的,畢竟全文一兩萬字的短篇故事,卷子也沒那么多位置。
說是節選其實還不夠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是“精煉”,刪掉細枝支線,把主線擺出來。
節選的版權費用就是兩百塊。
“鄉村教師,被節選在課外閱讀很正常。我記得地球上也節選,因為這文章太合適了。”
“但這么快,就很不正常了。”
滿打滿算,《鄉村教師》發售也不足半年。
“果然故事寫得好是一回事,要有人欣賞就是另外一回事。”顧陸想到。
因為馮景元的喜愛,加快了這個過程。
“不過真可惜,是津門的高三模擬卷,我這邊也看不到。”
顧陸還想看看卷子具體內容呢。
應該考完了,可以在網上搜到,到時候再說吧,顧陸心里這么想著。
又是一個周五,《文藝報》發售。
文藝報的內容和周刊的形式,決定了它的讀者群,和大部分時事報紙截然不同。
如果說《參考消息》是官方人員喜歡看的報紙,那么《文藝報》就是文學圈的群體和有文學愛好的精英群體喜歡看的。
打個比方,好多文化編輯都愛看。
“專訪|顧陸教育的內卷,和顧陸心中的教育。”
本期文藝報的頭版頭條。
如果光是對小王子作者顧陸專訪,看的人沒那么多,但加上談教育……那真是拿捏了讀者人群的喜好。
這類群體是最愛談教育的,因為讀書多,想法就多。想法多,對當前的教育,就有自己看法。
[2012年,在故事會處女作《鞋子》,標志他正式進入文壇。接下來他進入創作高峰期,陸續發表《福爾摩斯先生》《昨日公園》《鐵管》等多部長中短篇作品。
其中《砸碎小豬》用買玩具這一家庭中的日常小事,到放生儲錢罐,講述了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顧陸身為學生,對青少年的了解是遠大于成人。
《小王子》的發布,自此確立了他在童話作家的地位,新一代童話作家的領軍人物……]
開頭是對顧陸的介紹,不過考慮到文藝報的性質,稱其為“新一代童話作家的領軍人物”,也是在為其站臺背書。
這篇專訪,有一萬來字,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關于顧陸對寫作的看法,比如談現實主義童話和幻想主義童話。
同時,也讓這部分人群知道了一件事。
常說天才作家顧陸,怎么個天才,人們是有了清晰的概念。
第二部分,顧陸談論教育內卷,關于這個點也是爭議最多的點。
inf。in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