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平面國》看完了。完全不像是一個高中生能寫出來的作品。類似的科普還有嗎?”
逼乎和豆瓣上面都出現了類似的提問。
是的,顧陸本就是處于t2梯隊的討論度,再加上還有余心姚推波助瀾。
那效果絕對不是一加一可以形容,絕對是一減一,變成t0梯隊的熱度。
直接把以前沒什么人關注的科普帶來了很多關注。
《和平面國差不多的兩三本科普作品》《光論科普的話“平面國”只能排第三,榜首和第二是……》《二十一世紀科普排名》等等帖子。
歸根結底,是熱度的擴散了,不單單是讓自己飛升。
《平面國》面世一周,銷量就非常夸張的就來到46萬。
如此夸張的銷量,當下只有青春疼痛有一戰之力。
關鍵是……青春疼痛,銷量就那么一波。比如首月五十萬,一年破百萬,實際上半年后書籍的銷量基本就是停滯的。
但《平面國》經得起推敲和研究,看起來后勁十足!
當然未來的事也只能預測,說個當前能確定的。初中推薦書目和新作上市,連帶《小王子》銷量也上升。小王子的后勁是相當的可以。
“本來以為《小王子》是顧陸的巔峰之作,沒想到。”
“小王子之后的新作是冰菓,看上去確實下滑趨勢明顯。不過,你仔細看他中間的短篇作品,《鄉村教師》《帶上她的眼睛》等等,水平依舊。”
“顧陸的科幻水平極高,即便是小小年齡,對社會觀察也極為深刻。能寫出平面國不奇怪。”
“是不奇怪,只是讓人驚嘆。當下說顧陸是一線作家應該沒人反對了。”
竊竊私語討論的是《人民》編輯部。
老樹和小森兩人在聊天,他們都是責編。環境和周圍人決定了,編輯休息時,基本都在聊書。
包括網站編輯聚餐時也差不多,都是聊書。只不過前者是實體書,后者是網絡。
“誒,那邊。”聊著,老樹突然說。
小森往左邊看去,另一個責編劉勇來了。來得巧,劉勇不正是顧陸的責編嗎?
“劉勇,你有和顧陸聊天嗎?”小森叫住。
都一起上班三四年了,即便私下沒什么交情,相互之間也很熟悉了。
“不怎么聊。”劉勇搖頭,“小顧老師他平時比較忙,即便發消息,也是晚上才有時間回復。”
“忙什么?”老樹這話剛問出來,自己就尷尬的笑了,顧陸是學生,肯定忙著上學啊。
“《聊齋新義》還有嗎?”老樹為緩解自己尷尬,換個話題,“六篇內容,根本就不夠。”
“有的六月刊,還有聊齋新義。”劉勇皺著眉爆料,“不過我聽小顧老師說,這個系列只寫了十三篇。”
“十三篇,那就只剩下六篇了?”老樹身為編輯,很快意識到另一件事,“一篇幾千字來算,十三篇湊不成一本書啊。”
“除非是口袋書。”小森補充。
“是啊。”這就是劉勇皺眉的原因,“口袋書現在不流行了。”
也就是說,聊齋新義系列難以出書。這么好的作品,不出書?編輯們都感覺浪費。
“往好處想,顧陸又不是不寫其他純的短篇了。”小森說,“和其他短篇一起出就行。”
“有道理。”劉勇心中擔心還是未消散。
因為顧陸在通俗方面太成功了,并且是很能上臺面的成功。
就《平面國》,科普,多半會成為不少省市讀書計劃的優選。
“如果顧陸來京城,你接待的話,一定要喊上我。”老樹說了關鍵的事,“我真想見見他。”
“哦?賈平凹、阿來等作者你都見過,還好奇小顧老師?”劉勇說。
劉勇話語有點顛倒,但很正常交談之中,話語中出現言不達意是很正常的事。他要表述的大概是,你見過大明星了,還對小明星感興趣?
這個小明星的小,一方面是作者年齡。另一方面顧陸在上的地位,暫時確實沒辦法和上述兩位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