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顧陸說,他也不打擾校長辦事,因此說完事情就離開了。
咕嚕大王以前在有第八監獄稱呼的八中是橫著走,現在他甚至可以讓校長背著他走!
待顧陸走后,常校長看著學校的社團名單,后面標注有社團的活動資金。
即便刊物社已經是第二高經費的社團,但常校長還是感覺有點少。
“再增加個百分之一百二吧,也不能太多了。”常校長自言自語,“太多了也不好寫報告。”
國旗儀仗隊以前是八中最具有政績的社團,但現在變成了才創立的刊物社。
時間:下午
地點:教室內
人物:10班的同學們
“轱轆哥,我們刊物社什么時候招新?”
“你看我能去嗎?”
“就我們經常尿一個槽里的關系,肯定要加我一個。”
不少人想參加刊物社。倒不是真的對出刊有興趣,主要是有面兒啊。
戚采薇應該是最早報名的一個,但此時此刻她沒跟著起哄。
因為她感覺自己沒那么多時間,之前拖累了社,加入刊物社,說不定也會拖累顧陸。
“這學期就算了,下學期我就有時間了。”戚采薇心里想著,她自己都沒注意到,自己嘴角的笑容有點勉強。
“要應聘的話,等明后天,我們社團會出一個細則。”顧陸回答。
確實要招人,否則根本忙不過來。
幸虧湯圓可以一個人當三個人使。
計劃趕不上變化,按照對刊物社的原定計劃,審稿團隊是集齊其他高中的人。
分點“權利”出去,校刊才能走進其他學校。
可現在,《少年》一炮而紅了。完全不需要這樣做,因為一刊難求。
當務之急是是要組建一個審稿團隊。光是李古圓和顧陸兩人,時間是真不夠用。
關鍵是也不好找。
因為決定稿件是否通過,還是要一定知識儲備。
刊物社招人是明智的。
第一期名號已經打出去了,第二期就有好多人想投稿。
都知道沒有稿費也想投。
為什么呢?因為這是精神,這是青年人的朝氣。
“少年強則國強,感覺高中校刊《少年》,承載不了這么大大因果!在人人日報上才合適。”
“我相反,覺得在新開班的校刊上正合適。因為顧陸是少年,而這也是他寫給其他青少年的。”
“少年中國說,校刊叫《少年》,我想去投稿了。鄙人寫文方面還是比較有本事。”
“想得美,人家是高中校刊,只接受高中、初中和小學的稿子。而且我感覺,質量挺高的。除了王炸,《未能知道的花名》寫得挺好,我還記得作者叫李古圓。”
“質量高不高無所謂,給你擺個事實,《少年中國說》的存在,這個校刊,往后五年八年十年哪怕再差,這校刊也會一直存在。因為少年中國說!”
“初中也能投稿?渠道在什么地方,外省的可以嗎?我讓我孩子試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