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了撤了”“難怪視頻內容那么長”“還是宋校長?都七八年了”這些彈幕是很正常的反應。
可在數秒之后飄出一排“前方高能警告”“前方高能”“高能預警再說一遍這不是演習”等等。
自打79年機動戰士高達誕生了這名臺詞,后來千禧年間前后的ev加一把火,前方高能在互聯網上就被廣泛使用。
網友們就好奇了,一個閉幕致辭能有什么高能的?難道是被學生們噓下去?
緊接著,就聽見了宋校長說起五四青年節的來歷,并引用教員的話。
再朗誦少年中國說結尾段。
特別是兆茗茗有點攝影天賦,拍下了個人的反應。
首先是穆雪入境,一開始不開口,礙于面子喊不出來。可身旁的氣氛升溫,瞧見穆雪逐漸上頭。
其他同學——
或漲紅臉大喊。
或扯著嗓子使出吃奶勁兒。
或越喊越堅定,聲音從小到大。
或邊揮手邊高喊,好像光聲音宣泄不了。
聲音也越來越齊,乃至全校統一。
即便兆茗茗的設備收音效果有些不好,可那華夏少年氣依舊涌出屏幕。
仿佛往眼睛里滴眼藥水,觀看視頻的網友,頓感雙眼清涼。
評論區留言炸裂:
“每一次老師說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都挺擔心,因為就我這樣,祖國未來沒希望。現在看見他們,祖國又有希望了。”
“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成為有用的青年。”
此類留言是被視頻里熱血感染,好多網友發誓要好好學習。當下的心情肯定是真實的,但真情實感能維持一周也是少見的。
“我去,如果我讀書時校長這么好,還會考不上高中?”
“聽說我們大學的校長和相差二十幾歲的學生結婚,人比人氣死人。”
此類留言有點甩鍋,能不能考上大學,和一個學校的校長干系其實不大。
“少年中國說,我知道這篇文。最近幾天太火了,我預測,五年內,這篇文會上教科書。”
“為什么顧陸一個高中生文筆這么好?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怎么寫出來的!”
“看采訪好像顧陸有抄資治通鑒、史記這類文言文的習慣。反正我不行。另外上教科書我不怕,就怕上考卷。”
“冷知識,顧陸的科幻已上考卷了,有津門的朋友應該知道。”
此類是知道作者,討論文章和作者的。并不討論不知道,一討論嚇一跳。
別人家的十六歲文章上考卷,我們的十六歲,做別人的考卷……
普通的十六歲只需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可十六歲的顧陸要考慮的事就多了。
[都在休息,抱歉沒有新作。]
[當前學業比較忙,很抱歉沒新作問世。]
[七月放暑假之后時間會變多。]
顧陸一個個回復編輯和主編,名氣大,約稿的人肯定就多了。
《人民》《青年文摘》《科幻世界》三個雜志。
確實也是,顧陸的合成序列好久沒出短篇了。
“要不然把埃梅短篇集拿出來?”顧陸思考,“當前寫出了《少年中國說》,我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分級,都上升了一層。應該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