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寓言被簡社長斃了。
這本就不錯,并且是寫給小朋友的童話。
一本給成年人,一本給小朋友,齊活!
“他們是借物人,通過向大人們借用東西來生活。”
“他們知道,他們的生活依賴于他們能夠保持隱形。”
“世界對他們來說太大了,但他們依舊勇敢地面對。”
“勇氣意味著站起來發言;勇氣同樣意味著坐下來傾聽。”
……
寫得真好,想象力豐富。就顧陸個人來說,可以打九分。
顧陸忙完了工作事宜,睡得非常安穩。
但國外有人因為他沒睡。
西班牙文化交流團的領隊莫亞,在白天的交流會結束之后,大半夜敲響了陳教授的門。
還好陳教授也是夜貓子,正整理著交流的文件。
“莫亞先生?這么晚來找我,是想要和我喝一杯嗎?”
陳教授把莫亞歡迎進來。
馬德里晝夜溫差還挺大的,六月份白天三十多度,沒空調活不過去。但晚上可以剛過二十度。
因此莫亞的穿著和白天也有區別。
給泡上茶,陳教授待客禮儀還是要到位的。
“陳教授,我方有個不情之請,不知道能不能講述。但這又是我方當務之急所需要的。”
噢噢,莫亞的中文水平真心可以,小詞一套一套的。
你要考公?說話這么彎彎繞繞。陳教授道,“莫亞先生您請說,我們中西已建交四十年,擁有非常默契的關系。”
“去年西班牙穆爾西亞地區的洛爾卡地區地震,我們中方幫忙災后重建。而08年,在我們苦難時,西班牙也援助了我們7噸物資,包括藥品在內。”陳教授張口就來。
聽到這話,莫亞也不藏著掖著了。
“我們本次交流的作品,都將由報刊發出,”莫亞說,“但《不朽的逃亡者》,前面序言能不能省略?”
省略……陳教授當時和董燕生討論,也想著要不要省略。末了沒這樣做,一方面是文章足夠好,有前言也好。另一方面不就是等著西班牙方來交談嗎?
“是這篇文的價值觀有問題嗎?”陳教授連忙道歉,“抱歉抱歉,我們交流團一會把這篇文章從交流中撤掉。”
教授,你耍心眼的樣子真卑鄙!
“不不不。”莫亞連忙擺手,激動得中文都不說了。
“《不朽的逃亡者》是我在交流會中見識到最精彩的作品。”莫亞連忙解釋,“所以我們交流團準備推薦到《游蕩蜻蜓(&nbp;ibéu&nbp;vaga)》雜志刊登。”
身為西班牙通,陳教授當然知道《游蕩蜻蜓》是西班牙文學刊物。類比的話,相當于是西語世界的《收獲》。
為什么不是西語世界的《人民文學》?從名字就能看出,游蕩的蜻蜓是西班牙的一個“成語”,表達自由且具有創新的物品。所以雜志是先鋒!
好東西在什么地方都能發光,不過西班牙人對文章的喜愛還是超出了他的預料。
居然直接安排在《游蕩蜻蜓》雜志上,目前為止,游蕩蜻蜓沒華夏作家的作品在上面發布。
陳教授心里想著,但臉上流露出為難的情緒。
他道“莫亞先生你應該知道,天才作家都是挺有性格的。刪掉作品這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