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這般久,雖然路上吃了粽子,但眾人還是不免餓了。恰好遇上賣紅蓮飯的,便要了五碗。紅蓮飯是時下非常有名的小吃,用紅蓮米燒制而成,香氣和口感都頗為獨特。再配上解暑消熱的紫蘇飲子,每一口下去都極為的清爽。
賣紅蓮飯攤子的對面,還有那射粉團的攤子,一文錢兩次。引得很多孩童們拿著從長輩那里討來的零用錢,圍成個半圓,眼巴巴等著輪到自己,偏偏那裹著芝麻的糯米團子被油炸之后,滑膩且難以射中,小童們頻頻不中,不免唉聲嘆氣。
期間,老三楊盼娘恰好遇上了文繡院里的幾個小娘子,便央求著楊蔓娘允了她和一眾同窗們一道去玩兒,楊蔓娘自己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自然是允了。
不過,隨著鑼鼓聲的響起,熱場的水上木偶戲開始,氣氛瞬間便躁動起來了!
大人的高喊聲,小孩兒的喧鬧聲,加上兩邊商戶的叫喊聲,和鑼鼓聲兒混在一起,幾乎要掀翻了天去。這樣人擠人的場面,讓楊蔓娘不由得想到之前的除夕驅儺!原本閑逛的人們再也無心逛小攤子了,都都紛紛呼朋引伴,撒腿往彩棚里跑,踩的鞋子都掉了,就為了找一個最佳的觀賞表演的位置。
原本和她一起的呂小娘,不知何時和呂大郎他們一道,被人群裹挾著去了西邊的彩棚。人實在太多了,楊蔓娘擠不進去,索性也不擠了。離開彩棚站到南岸人少處,遠遠的瞧著水秋千表演。
所謂水秋千,是一種秋千和花樣跳水的結合,玩的就是一個驚險刺激。水秋千的架子設在船上,隨著鑼鼓和笙笛的伴奏,弄潮兒們身著彩衣,在秋千上來回的翻蕩,每每蕩到最高點時,便突然撒開秋千繩,或是魚躍或是翻跟頭的花樣入水,引的周圍的百姓陣陣喝彩,也引得臨水閣上的皇親貴戚們駐足。
楊蔓娘到底不死心,努力的踮起腳尖,想瞧一瞧皇帝長什么樣兒,但因為距離太遠,只瞧見臨水閣二樓,黃羅蓋傘下坐著一個身穿秋香色的圓領長袍,頭戴紗帽的男子。雖然瞧不清具體面容,但是看周圍人都身穿統一的內侍服飾,想來應該就是當今官家了。
水殿邊的飛虹仙橋上,王公大臣和皇室成員們搖著折扇談笑風生,看著水中的各色表演。楊蔓娘還在其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皇城司指揮使傅勁光。
倒不是她的眼神有多么好,而是他年輕英俊,身姿挺拔,站在一眾四十歲往上的高官里實在是鶴立雞群,引人注目。
此刻的他正側身和身旁一位矮胖的中年官員說著什么,大抵是感受到了她的目光。
不經意間,回首瞥了過來。
距離太遠,楊蔓娘看不清他臉上的表情,只看到他額上那一抹煙灰色,如同端午的金明池湖水,波光粼粼。
“咚!”
突然的鼓聲,瞬間打斷了楊蔓娘的胡思亂想。
水面之上,駛來一葉小舟。這是來向官家報告的,所有龍舟賽的準備就緒,就等官家下令比賽開始了。
水殿圍欄處,一名宦官模樣兒的中年男子,端著一個托盤上了臨水閣二樓。
遠遠的,楊蔓娘瞧見官家舉起托盤里黃色小旗,揮舞了幾下。小舟上的人收到指令,隨即便揮舞起一面紅色的大旗,同時開始擂鼓。
“咚,咚,咚咚......”
端午龍舟賽,正式開始!
站在岸邊彩棚里的百姓早已沸騰,一時間,金明池湖面上,百舟競發,鑼鼓喧天。
規模最大也最為壯觀的龍舟隊,是皇家龍舟隊。這些龍舟是由親王指揮,氣勢最強,除此之外,還有各地也有地方龍舟隊。這些龍舟隊大多是由地方官員組織,規模和裝備可能不如皇家龍舟隊豪華,但技術不可小覷。
當然這樣的節日,天子與民同樂,比賽自然也少不了汴京民間自發組織的龍舟隊。雖然民間龍舟隊的參與度和影響力雖然不如皇家和地方龍舟隊,但其中參加的很多都是熟人,所以得到的關注度和歡呼聲也不少,楊蔓娘還在其中看到了盧亞威的身影。
伴隨著鼓聲和號子聲,所有的龍舟都你追我趕,奮勇爭先。一會兒你在前,一會兒我在前。圍觀的人群也不時的鼓掌喝彩,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隨著比賽的逐漸激烈,甚至還有一條龍舟太過急躁,沒有掌握好力度翻進了金明池,惹得岸上的百姓連連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