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向家小報》上,還有一篇評論這樣說。
“原本以為,墨瑾公子筆下的高人崔三元,和天資聰穎的十七郎,都是和以往的話本兒一般,是作者杜撰出來的,其才華也是虛無縹緲,只能靠看話本兒之人的想象。直到如今才發現是我狹隘了,這竟是真的,十七郎就是吾家十七郎!就憑這一首人人推崇的《竹石》,試問誰人還能質疑十七郎的才華!誰會不信他能中小三元?精才絕艷,汴京第一才子當如是!嗟乎!生子當如十七郎!”
生子當如十七郎!
這一句話,是對一個話本兒人物的最高贊美!也將汴京人對十七郎的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甚至,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汴京人家都希望生一個如十七郎一般才華橫溢,文武雙全的兒子。為此,很多人給家里的新生兒取名,都取了卿臣二字。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此刻,楊蔓娘正在為楊卿臣的終身大事操心,是的,終生大事,隨著楊卿臣中了小三元之后,報房那邊兒便突然收到了不少小娘子的來信,還有不少年長的女性讀者來信,其中還討論起楊卿臣的婚事,讓楊蔓娘陡然發現,原來,不知不覺間,十七郎居然長大了,還有了許多姨母粉。
是的,姨母粉!不得不說,楊蔓娘之前對話本兒的估計還是有誤,她以為這本書的絕大多數讀者都是男性,沒想到她以女性的角度寫的男性爽文,因為主角十七郎沒有太多龍傲天式的不可一世和油膩,而總帶著一種少年氣的芝蘭玉樹般的質感,所以,不光許多小娘子喜歡,就連很多上了年紀的女性讀者,也都是非常喜歡十七郎的,眾人看著他一步步的,從一個受人欺負,一文不名的庶子,走到如今的名滿京華的地步,就像看著自己精心養育的孩子一般,內心都是非常驕傲和自豪的。
所以,很多姨母粉們才會關注十七郎的終生大事,就像是上了年紀的夫人們,總是會為自家親近的后輩子侄的婚事操心一般。對此,楊蔓娘在感覺驚訝的同時,又有些受寵若驚,感覺自己責任重大。
對于楊卿臣的終生大事,自然越發的慎重了。
如今,楊卿臣已經十七歲了,剛中了小三元,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現在離之后的鄉試、會試和殿試還有一年的時間,這個時代,按著他的年紀,自然也要開始考慮終生大事了。
男頻的兩大爽點,第一,便是男主在人前展示絕對的實力裝逼打臉,第二便是得到絕對的異性傾慕。
原本,楊蔓娘是考慮,既然是男性爽文,不如就按著男頻種馬文的套路,多設置幾個工具人女性角色,讓主角十七郎展現男性魅力,得到絕對的異性欽慕,和其他話本兒里的主角兒一樣升官發財,左擁右抱,盡享齊人之福。
但是,收到這些來信之后,她突然猶豫了。真的要這么寫嗎?
若是這樣設置,那么看書的男性讀者自然是喜歡了爽快了,但是,爽快之后呢?
十七郎還是那個與眾不同,精才絕艷的,少年氣的十七郎嗎?不是了!
還會有人記得他嗎?不會了,他會迅速的褪去全身的光環,和其他話本兒里左擁右抱的大團圓男主一樣,泯然眾人矣。
這絕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楊蔓娘想了很久,還是放棄了種馬文的想法。這是他塑造的第一個男主,她不想毀了他。cp貴金不貴多,太多了書就爛了,還是只寫一個女主就好。
不過,這女主設置什么類型,才能配得上汴京男神十七郎呢!
是活潑可愛的?溫婉賢惠的?或者嫵媚妖嬈的?亦或者我見猶憐的?
楊蔓娘都試著帶入了一下,每一種似乎都很有cp感,但又總感覺每一種都還是差點兒火候,似乎缺乏一種經典的,可以鎮壓一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