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105章爽麻了!墨瑾之屁通汴……
今天是臘月十六。
難得天公作美,雖然空中飄著淡淡的明霜,但既沒有刮風也沒有下雪。所以街面兒上,一大早出門吃朝食的人便格外的多起來。
而得益于《溫宸絕密修仙手劄》在汴京的熱度,幾乎所有早上出來吃朝食的人,都會順手跟報房小經紀買一份朱雀門小報,就連那剛進城的外鄉人也不例外,也會被本地人驕傲的安利著買上一份。
是的,驕傲!
如今的墨瑾公子早已經是汴京家喻戶曉的名人和首屈一指的報紙大v,她的身份依舊神秘,神龍見首不見尾,但卻被無數汴京人喜愛和崇拜,不夸張的說,在汴京城,墨瑾公子的一句話,甚至比很多官員都好使。
之前,之前和墨瑾公子打過擂臺的《李氏小報》上還曾譏諷說,少尹之令耳邊風,墨瑾之屁通汴京。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開封府少尹下的命令,汴京人當耳邊風,但是墨瑾公子放個屁都能瞬間傳遍汴京城。
不過這話雖然粗糙諷刺,是一句戲言,但卻不算夸張。年前的時候,汴京城外來了七八千從大名府過來的流民,天寒地凍的,開封府怕流民入城影響汴京的秩序,便不放這些人進城,而是想組織富戶捐米捐錢,在城外搭棚子施粥,但是開封府衙張榜之后,響應者寥寥無幾,五六天了,零零散散的才捐了不到五石的米糧。
后來,墨瑾公子知道這個事情之后,帶頭捐了糧食,之后又在朱雀門小報上呼吁大家量力而行,獻一點愛心,然后不到兩日的時間,便有兩萬多人響應,往開封府衙捐了三千多石米糧,還有不少的御寒舊衣裳,和之前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是從那之后,許多明眼人驟然發現,墨瑾公子在民間的影響力竟然如此之大,不由的暗自納罕。
在大宋這個普遍男尊女卑的時代,男人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即使地位尊崇如皇族的女人,也無法打破這種權力的壁壘,女人在市井和朝堂基本沒有影響力和發聲的機會,本事再大,能管的最多就是一家一府的后院。
但墨瑾公子這個強人,卻憑借著話本兒的影響力,潤物細無聲,以一己之力打破了這種男女之間的壁壘,讓自己的聲音在整個汴京被聽到,委實是頭一份兒,讓人不得不佩服忌憚。
曹家。
今兒個是三姑娘曹韻的生辰,因為是小輩,所以自然沒有大辦,只是家族里的幾個嫂子和姐妹們湊份子錢,女眷們聚在一起,叫了女說書先生,在花房暖閣里辦了一場小宴。
所以這一日,姑娘們自然也是不用去族學讀書的。眾人圍坐在暖閣的大圓桌旁,喝著漬梅花熱香引子,熱熱鬧鬧的涮著拔霞供。
所謂“撥霞供”,便是兔肉涮鍋,和現代的火鍋差不多。相傳有一位名叫林洪的泉州人,在游武夷山游玩的時候,在山里捕獲了一只野兔,林洪廚藝有限,便用山里簡樸的法子把兔肉切成了薄片兒,腌制后放在開水中涮著吃。在涮兔肉的時候,發現肉片兒在開水中擺動,色澤宛如云霞,之后便將這種吃法取名撥霞供,之后,這種做法慢慢傳開,成為宋人冬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涮鍋子當然要自己動手才有趣味兒,曹家規矩并不苛刻,小娘子們天然活潑,在自家吃撥霞供自然不必像太太們那般講究,動輒要丫鬟們伺候。
小娘子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鍋子開了,曹溪起身將碟子里切的一片片薄如蟬翼的野兔肉下進去,一旁的大姐曹晴將切好的蘆菔,玉延,雕菰和梅花湯餅下進了鮮美的沸騰的湯鍋里。
“大姐,再放點兒自愛淘吧!那個熟了拌著香蔥和麻油好吃哩。”
小妹曹綿笑嘻嘻的道,所謂自愛淘便是涼面,這是大宋的叫法。
“好!”
難得族學放假休息一日,眾人一邊等著鍋子里的食物煮熟,一邊喝著熱香引子閑聊。
“今兒可是三妹妹的生辰,怎么沒請戲班子來?”
曹晴左右看了看,才發現小閣里比以往過生辰都安靜,只有幽幽的古琴的聲音和女先生的說書聲兒,不免有些詫異的道。
“是我叫她們不要請的,鬧得慌。”
曹韻夾了一塊涼拌新筍,不在意的道:
“好不容易趕上生辰歇息一日,我可不想鑼鼓喧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