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132章楊家添丁進口!綠毛龜……
雖然捉婿樂子多,但各家各戶的壯丁都不是白養的,捉了一個多時辰便鳴金收兵,圓滿結束了。
姐妹倆難得收拾打扮,出來一趟,自然不會很快便回家。
今兒個正好是十六有廟會,乘著時間還早,看罷捉婿,楊蔓娘姐妹倆又打了輛牛車,轉道兒去了大相國寺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宋民間百姓除了去逛瓦子以外,最普遍的休閑娛樂和做買賣的方式,有點兒像現代早些年時候農村的商品交流會。
在汴京,每月逢初一、初三、初八、十五、十六,這五個日子,城內所有的寺廟都要舉行廟會。而其中規模最大,貨物最齊全的便是大相國寺廟會了,若用現代的方式來形容的話,這里的占地有差不多一個半鳥巢那么大,能一次性容納上萬人。
之前,楊蔓娘姐弟三人租住在保康門街的時候,閑暇時間就喜歡逛大相國寺的廟會,后來搬到觀音橋,離得遠了才不怎么來了。
從前大門進去,隨著大批的逛廟會的人群,拜佛上香完了,出來便是天王殿和資圣門的庭院,這里臨時搭起各種各樣的彩色帳篷,穿著短打,收拾的極為利落的小販們,支著油鍋,烤的焦香冒油的簽菜滋滋兒作響。
賣小食油糕的,賣糖果子的,賣小吃冰引子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趙婆婆簽兒菜!酥兒印!五香肉!好吃不貴!”
“洗手蟹!洗手蟹!都是一大早撈上來的哩!鮮蟹剁塊兒!黃酒腌漬,現點現吃呦!”
“解暑的冰雪冷元子!蜂蜜足足的嘞!”
出來半日,又坐了好久的牛車,肚子也開始餓了。
楊蔓娘姐妹倆索性在小攤上要了十幾串簽兒菜,吃了兩碗裹著蜂蜜,冰冰涼涼的冰雪冷元子。
臨走時,又要了一份有些像爆米花的炒糯谷,拿桐油紙包著,挽著胳膊邊走邊吃。
往里的大殿前面,為了聚集人氣,也臨時搭建了巨大的樂棚,專門請來好些勾欄瓦舍中有名氣的賣藝人,表演雜耍和傀儡戲。這不花錢的熱鬧,著實吸引了不少看客駐足,許多逛廟會的小郎君和小娘子都在小食攤子上買了吃食,用桐油紙裹著,邊看雜耍邊啃。甚至,還有許多住在附近的老人,一吃罷飯就領著孫輩兒帶著小凳前來占位置。
廟會的大相國寺寸土寸金,大殿周圍的廊廡,擺的全是各種各樣的露天地攤兒,攤主們或席地而坐,或坐在小馬扎上,搖著蒲扇,熱情的招攬客人。
有那賣書籍圖畫,文房四寶的、賣土特產香藥的,賣衣裳首飾的,賣屏風草席和農具馬鞍的。
還有各家庵堂里的師婆師姑們,也組團兒來湊熱鬧。她們占據了大佛殿兩邊兒的回廊,售賣自己庵里制作的丸藥,頭面、鞋樣兒、抹額、幞頭,竹傘和帷帽。
楊蔓娘姐妹倆看了一場雜耍和一場花式蹴鞠表演,買了一小籃子楊梅。之后,又在一個高麗人的攤子上淘了一只葫蘆筆筒,又從師姑師婆們的攤子上,買了一把做工考究的青竹傘和兩頂防風的帷帽。
逛了將近兩個時辰,才隨著人群,慢悠悠的往寺院的后門走。
當然,寺院后門口一片兒,也是廟會的范圍。也有無數搭著彩色的帳篷,賣各種舶來的珍奇異獸和本土的貓狗兔鴨之類寵物的小攤兒。
老三楊盼娘一出門,便指著大樹下的攤子,一臉興奮的道:
“大姐,你瞧!有賣魚兒活的攤子嘞!”
所謂魚兒活,便是專門兜售金龜、玳瑁龜、靈龜、綠毛龜和金蝦這些生活在水中的寵物的攤子。
靜養千年壽,重泉自隱居。如今,在大宋的文人雅士群體中,養烏龜特別流行。很多文人雅士不光喜歡養竹養蘭,還喜歡在自家庭院的大水缸里面種上菖蒲,金魚藻和碗蓮,再買一只小龜放進去增加生機,陶冶情操。
“大姐,我們文繡院的荷花池,魚院正就養了好幾只靈龜在里面哩!咱家那只虎頭盆里光養金魚有些空了,不如,也買只小龜養吧?”
看著攤販面前小瓦缸里,巴掌大的小龜們悠閑自在地游來游去,老三楊盼娘不由的意動。
“這位娘子,買一只小龜吧!”
坐在皂莢樹下,搖著蒲扇的賣龜攤販也瞧出誰是做主之人了,起身笑呵呵的推銷道:
“您二位一看就是雅人。您想想,將這小龜養在睡蓮缸中,等到夜晚賞月之時,夏夜微風拂過,您一邊賞月賞龜,一邊讀書作畫,豈不愜意?”
這小販口才了得,說的楊蔓娘也有些有些意動。
沉吟片刻,笑著問道:
“小龜好養活么?平常都吃什么呢?”
小販見她想買,頓時介紹的更仔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