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四十六年前的那場烽火,不僅成就了大大小小的世族,還成就了一個百花齊放的諸子百家。
在神武帝的授意下,從那以后,大漢朝廷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八個字三緘其口,對道、法、陰陽、農、墨、名等百家學說的發展,亦不再遏制,反而有了暗中支持的跡象。
因原因種種,劉諶生前,雖未將革新國政大略之事提上日程,但對江湖百家如雨后春筍般的興起,卻也越來越大力支持,更征召了一些如周庵、東方春生般的名家大才,入朝為天家效命。
雖然神武帝劉諶此生未能革新朝政,但他卻為他一手締造的龐大帝國的繼承者,劉彥,在儒家圣地賢達學宮埋下了一枚暗子,期許有朝一日掀起滔天巨浪,而這,便是幾百章以后的后話了!
......
書歸正傳,這東方春生,即是名家大才,又是官場異類。
若所記不錯,東方春生今年應是六十有九,他出山那年,剛剛二十滿三,當年老爺子玉樹臨不臨風咱不知道,可他出山的年紀,絕對算得上風華正茂。
東方春生師從何人,至今也沒人說得清楚,恐怕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當年,陸凌他爺爺,仍在朝中任職的平原將軍陸機,千里迢迢前往刑名山莊,尋求名家雄辯之才出山相助時,東方春生便卷著鋪蓋,一個人從名家圣地刑名山莊走了出來。
哼!老爺子就是這么神秘!神秘到連老爺子自己都忘了許多本該被世人稱頌贊美的事情。
當年未央宮中,這位倔強執拗的老爺子說了啥、咋說的,史書上那是一筆都沒有寫!不過,根據羽林甲衛回憶,當日散朝之時,所有的主和派皆怒目噴張,皆圖殺東方春生而后快,若不是主戰派諸武將護著,恐怕東方春生這小命兒,當日就要扔到那了。
可能是得罪人的事兒,東方春生一次都給干完了。此后的東方春生雖然多福多壽,但在官場卻始終不見起色,不論是黨爭、派別之爭或世族之爭,與他皆無關。
畢竟,沒人想同這么一位死板、刻薄、尖酸、倔強的老頭兒做盟友。
既然才學已顯,當時的東方春生也無心廟堂,便自請封官掛職,往后余生,一生三下江湖。
公元303年,東方春生入長生境界,北出刑名山莊,開始一下江湖,這一路,他辯盡天下名士,訪遍天下山水,歸來后閉門五載,散盡半生心念,著《山川風度》一書,洋洋灑灑二十余萬字,道盡了天下間的名山名水,包藏了大半生的所感所悟,被世人成為‘人間不二奇書’。
公元325年,劉彥欲重劃九州,邀東方春生再出刑名山莊,東方春生躊躇滿志,再下江湖,助劉彥觀山水、察人事,又入致物境界的東方春生,再散心念,江頭挑燈、峭壁提筆,為劉彥勾畫了《九州山水圖》,更引薦了劉權生、夏晴、鄧延等一干才俊,為劉彥重劃九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方春生始終沒有變。爭權奪利的廟堂,也從來沒有變!
事成之后,東方春生面對丞相呂錚給的太常寺祭酒這小小的六百石官職,東方春生再次封金掛印,卷袖而去!
這兩件事兒,書里都沒有寫過。他寫過的那兩本書,世人也沒有見過!
從此以后,東方春生再沒有成為入境文人,他的故事,也逐漸淡忘在歷史長河里,無人提及,如今的世人提起東方春生,只知道他是有名的誦書人,知道他的的兒子是如今名家的執牛耳者,在回想不起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