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漢律》,對郡守府官員及編制做了明確規范,《漢律·治制章》曾言:郡守府配記事掾二、奏事掾一、少府史一、門下議曹史十、門下書佐二十、門下小吏二十;戶曹掾、水曹掾、田曹掾、時曹掾、比曹掾、倉曹掾、金曹掾、計曹掾、市掾、兵曹掾、尉曹掾、賊曹掾、塞曹掾、賊捕掾、決曹掾、辭曹掾、督郵掾、法曹掾、漕曹掾、學官掾、郡掾祭酒、學經師、文學史、醫曹掾、郡衛長各二;郡衛尉六。凡郡守府,皆應從之,絲發必究。
這些人,有官有吏,后文細說。其中,郡守府五百石以上官員,便是記事掾、奏事掾、少府、門下議曹和郡衛長,加之共計一十有六。
為了加強集權,防止專政,前漢丞相諸葛亮定下了“五百石以上官員,由州牧任命”的規矩,也就是說,郡守并沒有任命這些郡中官員的權力,他們只有對諸如記事掾、奏事掾等郡守府重要官員的管理權,沒有任免權和調整權。
而這,也成為了諸如黃巖一類的官員,在郡守面前有恃無恐的原因。
......
書歸正傳,側室外,清澈的凌河水,漸漸映出了夕陽的余暉。側室內,在應知的默許下,郡衛長孔武站在門口撒了一泡沖天尿,諸官又開始議事。
所謂“群之所為,則事無不成。眾之所舉,則業無不勝。”
在眾人的群策群力下,修補大渠、治理水患一事,逐漸有了些眉目,應知的臉色,也開始逐漸由陰轉晴。
“哈哈,來人,吩咐后廚起火,咱們邊吃邊議,哪能讓我的愛將們餓著肚子說話!”應知站在門口大聲招呼了一嘴,一名郡兵應聲而去。
返至屋內,應知八字胡一抿,伸手取過山水圖,道,“之前也是急了些,都沒有好好盤算一番。來來來,黃議曹,我持圖,你出計!”
“哎呀!這可使不得,使不得!哪能讓大人親自動手。”
黃巖受寵若驚,急忙上前奪圖,丁昕川、丁昕山兩兄弟見狀,一左一右接過了圖的兩個小角,巧妙化解了兩人撕扯的尷尬。
這一奪一舉,倒是讓黃巖頗為感動,他向應知點頭拱手后,繼續說道,“諸位同僚,幾日前,黃某曾前往凌源山脈探查,被我百姓踩出的山路兩旁,低谷矮壑,深溝暗洞,數不勝數,容納幾日之流水,不成問題。之所以水患沒有禍及凌源山脈,便是因為這低矮且寬闊的老頭山,阻擋了流勢。”
眾人有些開竅了,黃巖這是打算禍水東引,將漫灌華興郡的大水,全部引入凌源山脈啊!
黃巖繼續說道,“我意,不如集合人力,在老頭山西側挖一條長溝,將河水引入凌源山脈,趁此時機,全力修補水閘。水流弱下來了,水閘修補的難度也會大大降低!”
“此法可行!”五大三粗的孔武,覺著這話聽著順耳,便第一個答復。
“此計可行!”“嗯,好主意!”......
一些官員經過思慮,開始正面答復黃巖的治水之法。
似乎,問題的解決,僅在分秒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