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趁間隙問道,“喬姑娘,你殺過人?”
喬妙卿冷聲道,“行走江湖,手上哪能不見人血?”
劉懿面色忽然變得平靜起來,“這么小就出去殺人,你不覺得很可悲么?”
喬妙卿立刻正色答道,“廟堂殺人不見血,江湖殺人見血,這兩條規矩,百年來從未改變。一入江湖深似海,既然選擇了江湖的快意,就要接受江湖的恩仇。劉懿啊劉懿,如果你連殺人和被殺的心理準備都沒有做好,我勸你還是不要出來行走,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人間,心慈手軟,就意味著自取滅亡!”
喬妙卿的話,仿佛一道驚雷,乍響在劉懿腦海,讓他驚愕不已,從小到大,他的父親和他的老師們,只教育他仁義、禮智,卻從沒有教過他殺伐和生存,今日喬妙卿短短數語,竟讓他的靈魂深處受到了強烈沖擊。
或許,喬妙卿是對的,對付天下惡人,需要以暴制暴,以刀還刀。
可傳統的儒家教育,又讓劉懿對這種處世方法略微感到厭惡。
一時間,劉懿竟無語凝噎,不知該說什么好。
喬妙卿為人粗放,沒有洞悉到劉懿的心理變化,她冷觀山下局勢,趁南山之敵受阻放緩之機,驟然起勢,孤身提劍向北山之敵殺去。
小嬌娘平日嬌生慣養,霸道專橫,受制于劉懿后,處處收斂,雖然兩人相處還算融洽,但性格高傲的她,內心也早憋了一肚子火氣,早就想找個怨種一泄心中滔滔怒焰。
關于喬妙卿心里想的這些,正在北山準備偷襲的那群可憐人,自然不知道,當他們興致沖沖的奔殺上來搶功時,喬妙卿如一只炸了毛的重明鳥,劍光一閃,呲溜一下便竄入人堆,一柄青竹軟劍,搏逐虎狼,除妖平惡,開始大殺四方。
正所謂燕偃嶂高曾駐鵠,一江水闊久藏龍。喬妙卿作為斥虎這棵大樹的獨苗,自然有其傲視群雄的厚重資本。山下賊人哪里會料到這小嬌娘會有如此身法、境界和劍招,初時不加防備,欲防守時已被喬妙卿一柄青竹軟劍殺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見山北敵人已顯敗之,喬妙卿匆忙回頭大喊‘劉懿,扯呼’,劉懿心領神會,立刻從山上不顧一切的跑了下來。
喬妙卿回頭大喊之際,一個走神,兩把精鐵銀鉤借著宕冥月色和嘈雜環境,從山腰兩側飛速擊來,待得喬妙卿發現時,一只鐵鉤已經死死地掐在了她的肩胛骨上,喬妙卿吃痛咬牙,正欲劈斷鐵鉤后面連接的鐵索,可還沒小嬌娘等來得及反應,隱在暗處的執鉤人用力一拽,喬妙卿吃痛慘叫,一串血頓時被拉扯的倒飛而去,花在空中噴灑,嬌軀撞在數丈之外的一棵枯樹上。,震得那棵枯樹轟轟作響。
這一鉤一拽一撞,喬妙卿再無一戰之力,在地上苦苦掙扎著想要站起,卻被鐵鉤勒住肩胛無法動彈,另一名脫了鉤的執鉤人,持錘從陰暗處快速沖出,但見那人呼號聚力,對著喬妙卿的左腹,便是狠厲一錘,如果這一錘子擊中喬妙卿,今夜,便是她的祭日了。
這小嬌娘也是剛烈傲骨,生死之際,右手劍換左手劍,由左下向左上狠挒,身體一個半旋,硬生生將大錘挑到空中,扣在肩胛骨上的鉤子帶著一片皮肉離了身,喬妙卿立時昏死過去,持錘之人卻也跟著身首異處,丟了腦袋。
狂奔而來的劉懿哀怒不已,怒濤狂涌之下,眉宇間竟升起一點紫氣,他隨手撿起一把銅劍,向圍在喬妙卿身邊的賊人殺來,毫無章法。
平田兇險,剛剛出師,便入必死之局。生死無奈,可在我劉懿死前,我得給活著的人,一個交待!
劉懿額前一團紫氣若隱若現,還真唬住了一些賊人,他們心覺劉懿應是有一些通天能耐,所以開始遠遠旁觀,不敢近前搏殺。
在這種心理下,劉懿竟輕而易舉穿透人群,來到了氣血兩虧的喬妙卿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