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兩匹快馬便狂奔傾瀉,進入了凌源城,兩匹快馬在子歸學堂驟然停住,喬妙卿的娘親拎著掃把,在學堂內追著喬妙卿足足跑了一個時辰,未果!
收拾不了天生反骨的女兒,跟隨而來的塞北黎,便遭了塞夫人的無名之火。
劉懿在小年之后,就一直沒閑著,禮尚往來的道理,這小子熟絡的很。
回來第二日,他便攜重禮上門拜訪應知,先說趙遙辭官,再說天池求藥,最后又說到了偃山遇刺,過程中,還不忘夸贊應成聰明有器識,有松柏之姿、經霜猶茂。
劉懿一碗湯,把老應知灌的那是服服帖帖。
臨了,劉懿拿出一兜金子交給應知,請其依照漢律對八名戰死的華興郡兵雙倍補償,應知欣然應允,并表示節后將上表朝廷,一來專項匯報平田一事,為劉懿申請專款援助。二來為戰死郡兵申請撫恤,為孤兒寡母爭取更多錢銀。同時,應知允諾春節之后,將額外增派郡兵七十人,同幸存的三十名郡兵湊夠一百之數,以資平田。
對于精兵簡政、專心農商的應郡守來說,一百名郡兵已經占到了其郡兵總數的十分之一,這讓劉懿頗為感動。
近人必達情,第三日,劉懿拽著喬妙卿,在凌源山脈邊上打了幾只肥碩的野雞,叩開了凌源鏢局的宅門,拜會了老楊奇后,劉懿同樣奉上撫恤,并就偃山折損的幾名好漢向楊觀致以哀悼和歉意。
楊觀心思玲瓏,既然壓了劉懿這塊寶,自然不會就此收手,聽聞應知增兵相持,楊觀立即喚出正與喬妙卿溝通武學的楊柳,要其即刻前往鄉野,再招募三十鏢師,與之前隨同劉懿的二十名鏢師湊夠五十之數,隨劉懿北上。
看著懷有身孕的楊觀眉頭緊鎖,劉懿揣測了一番,心中明白凌源鏢局是小門小廟無法承擔三十人的日常開銷,于是拍著胸脯答應定要‘功勞之士,賞報有足’,大方包下了三十人的薪酬和吃喝。
楊柳順水推舟,面露欣賞之色,心想原來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的,不止自己啊!
至于死在偃山的四名斥虎死士,劉權生說‘自有算計,無需他管’,劉懿便沒有多做計較。
俗語講“割不斷的親,離不開的鄰”。
其實,這少年回來做的第一件事兒,便是親自登門,將皇甫錄、李二牛和王三寶的爹娘都請進了青禾居內院,雖然名為“久不在居,請幫忙看門護院”,實為讓這些艱辛半生的長輩,有個環境宜人的好住處。
一切妥當后,劉懿思考了大半晌,呼朋喚友一番商討,決議將劉興故居改成了一座四層小樓,疏通渠道,以活水相圍,題名“望南祠”,供奉戰死或即將戰死的壯士,以便讓后人永遠銘記。
此番種種,贏得稱贊一片一片。應知對劉懿,更是刮目相看,在一次家宴中,應知反復叮囑應成,“懿乃不可多得之偉器,好春應從之侍之,以期振興百年應氏。”
經此一事,劉懿的這架戰車上的幾位小將,站的更加堅定了。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inf。in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