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比起寇謙手上的詔書,這點小事兒,根本不值得他回頭。
墨家素來講實用,寒李見苻毅無動于衷,也不廢話,跳下柴爐,雙手翻轉,心念涌動,氣機流轉,玄都壇立刻被強大氣機壓迫的下沉兩尺,淡淡的白光混著絲絲墨色,洶涌澎湃地從寒李肩胛流出,一路向北飄去。
你來抬山壓我,我便馭河淹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天子有難,九子司總掌駱弘一,手持長劍,率先橫在了階前。
大秦九門九司乃朝廷中樞。九門主政,大賢良主九門,九門分別為大樂令、大司寇、大風令、大書令、大服令、大成令、大承令、大宗令、大侍令。九司主軍,大良造主九司,九司分別為御馬司、兵監司、勒兵司、匠作司、武備司、糧調司、樞密司、參合司、九子司。
駱弘一作為九子司總掌,總領天狼九衛十八萬,深得苻毅信任,不管到哪,總是君不離臣、臣不離君。也因此,駱弘一被大秦朝廷稱為‘王之佩劍’。
作為帝王護衛執牛耳者,駱弘一自有一份風流。
駱弘一天資根骨極佳,師從大秦著名劍派,簫心劍派。
在二十一歲時,駱弘一悟透北極劍法,成就致物境界,遂西出山君道,入西域以戰養道,憑借手中一柄定光劍,少有敵手,返國時僅四十有一,便已是御術境界的神仙。
這種境界晉升的速度,比劉懿的父親劉權生年輕時還要快,比起天縱英才的寒李,也是不逞多讓。
駱弘一砥礪劍道歸來后,不循古道、守正創新,將北極劍法原有一十三式擴為一十六式,劍招又精。
論其劍法,駱弘一在大秦境內少有敵手,又因其音容上佳,做事公允,遂被秦人尊為‘劍神’,同大漢倚劍閣的那位少年成名的劉安家并稱為‘南劉北駱’。
近幾年,天狼城平安無事,駱弘一專心劍道,少有露面,今日出手,必有大戰。
武夫對戰前,免不了唇槍舌戰一番,蘇御在這時站到了寒李身旁,奚落嘲諷道,“難道大秦無文膽?出口竟是我大漢文蘊?”
直來直去習慣了的寒李,十分厭惡這種你來我往的罵戰,他不領情地對蘇御道,“老頭兒,你別多管閑事兒!去!上一邊歇著去!”
蘇御嘀咕了一句‘狗咬呂洞賓’,閃到一旁,故作悠哉地觀看戰局。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inf。in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