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蒼龍。
自古以來,龍,便是炎黃子孫的最高象征之一。
龍圖騰,是上古時代的原始信仰,源于天象崇拜,也就是四象之一的蒼龍七宿。古人觀察到蒼龍七宿這條巨龍,春季在東方抬頭,夏季在南方騰升,秋季在西方退落,冬季在北方隱沒。蒼龍七宿的出沒周期與一年周期相一致,也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周期規律。
蒼龍七宿是上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的重要星象,龍圖騰就源自于上古農耕文明時期的這個天象崇拜,隨著歷史的進展,進而演化為祖先崇拜、統治階層的皇權象征。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母親,有一次在水塘堤壩上閉目小憩,夢到與天神不期而遇,又逢上雷電交加、電閃雷鳴,天色陰暗,其父太公到塘壩接應其母,只見一條蛟龍蟠于高祖母身。隨之就懷孕了,產下了劉邦。由此看來,自西漢初年起,龍已完全成為皇室標志。
今日天池之上的劉懿一行八人,能夠有幸見到一條真龍,那是何其慶幸,又是何其驚哉!
八人目不轉睛,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神龍的每一個動作,生怕漏掉了精彩的細節。
又是幾聲夾雜不甘的呴吁從神龍口中吐出。
嘆息過后,神龍繼續說道,“天降九龍,震懾九州,凡人夏禹、周處各斬一條,孔甲食肉、后羿射殺,應龍成仙、蜃龍淺海、蟠龍繞梁,只剩本尊與漲海那條老不死仍固守一方,哼!族龍變性、人族貪心,何其悲哀!”
聽聞此話,喬妙卿看向劉懿,疑惑不解地小聲問道,“他說的什么?奇奇怪怪的。”
劉懿微微挪動身體,趴在小嬌娘耳邊,細若蚊聲地說道,“按照我的理解,神龍的前半句,大意應是天下九州,一共有九條龍,負責震懾天下。而中間的一系列典故,如果我沒有猜錯,說的則是他八位兄弟的下落,”
說到此,劉懿頓了一頓,道,“曾有古書記載,先人夏禹、周處曾斬龍。這也就是他第一、二位兄弟的結局。”
“據《史記》記載,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孔甲,曾抓到過兩條龍,但孔甲并不知道怎么養龍,于是找來一個比自己會養的人,這個人名叫劉累。劉累在養龍方面確實會一點點,但是卻并不專業。在劉累的馴養下,沒幾天就把母龍給養死了。劉累只是平民而已,竟然把君主最喜愛的龍給養死了,心里的惶恐程度可想而知。后來,劉累私自把已經養死的龍母給煮了,送給孔甲當美食。孔甲便成為了史上第一位吃過龍肉的帝王,而這,也是神龍所說的他第三位兄弟的下落。”
喬妙卿吐了吐舌頭,小聲道,“真慘。”
劉懿換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山海經》記載,上古時期,有一位神射手,名為后羿。后羿曾助堯帝射落九日,且曾為天下鏟除了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六害,更是在臨死前,除掉了一條為禍一方的蛟龍。這是神龍所說的,他第四位兄弟的下落。”
喬妙卿低聲問道,“龍不都是鎮守一方的么?怎么還會出來害人?”
劉懿搖了搖頭,趴在喬妙卿耳邊,繼續道,“應龍成仙、蜃龍淺海、蟠龍繞梁,說的應該是有三頭龍,一頭成仙了,一頭隱居大海,一頭放棄了鎮守一方的責任。如今,只剩下天池和大漢最南端漲海的兩條龍了!”
劉懿完全沉浸在自言自語中,他沒有注意到的是,如此貼近一位少女說話,劉懿的每一個字,就好像一柄柔情萬千的小錐子,一點一點,敲開了少女情竇初開的心。
以至于,劉懿講到后面時,小嬌娘已經無心聽故事,心中小鹿亂撞,腦中一片空白,臉如櫻桃,盡是嬌羞之色。
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
劉懿說完,看向喬妙卿,兩人四目相對,瞬間擦出了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