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高老板說話也太夸張,畫餅都不應該這樣畫吧。
本來其他高管對于高瓴芯片連續燒了一個多億,還沒有效益,本來就有意見。
他還想裝裝低調。
這好家伙!
高老板是嫌他們不夠,加把火烤是吧!
高瓴芯片,本來就很難。
現在進度如此之拖,核心原因,還是在于人才匱乏!
這并不是高瓴科技給的錢不夠多,而是在于,在市場上,會說漢語,對芯片設計和制造有一定了解的人,非常少!
在華國,07年,雖然國家對于芯片已經相對重視,但是由于芯片產業在華國產業化程度較低,說白了就是不賺錢,芯片產業基本上就是賠錢貨,在場的高管,大部分要不就是從那個島來,要不就是從美麗國回國,甚至是從思密達國挖來的外籍員工,這就愣是找不到一個本土人才。
挖都沒有挖到一個人。
華國芯片行業對比國外水平,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
從中可以看出本土芯片人才之匱乏。
在數字芯片設計領域的四大崗位(前端設計/驗證/dft/后端),對于9+17所微電子示范學院,部分985,海龜碩士應屆畢業,華國相關企業給出的畢業生平均年薪應該只有5萬華元不到,有部分甚至只有3萬塊左右的水平。
說句不好聽的,3萬塊就可以找到一個985畢業的集成電路設計的人才,這簡直就是行業內部的恥辱!
就這點錢,行業要發展起來?
這是不可能的!
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17年,都是如此。
很多學習芯片相關專業的學生,除了去中為的海思以及少量的國有企業工作以外,大部分基本上都會在畢業后直接轉崗,做芯片研發的幾乎沒有。
現在高瓴芯片在近一年內招兵買馬,僅僅給出和高瓴研發中心相同的待遇,就可以找到的相當比例的新人,居然是清北和復交四個級別學校的學生加入,這在后世,沒有40個w的起薪,想都不要想,而且人家根本就不會考慮你這個錫城這個小地方的新創公司。
所以,現在的高瓴芯片,即缺人,又缺技術,還缺時間,整一個難字了得!
“咱們現在的大型soc系統級芯片,已經初步設計完畢,但是,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再加上現在芯片研發人才的匱乏,我們現在只能降頻做出90nm的芯片。”
“現在流片了5次,但只成功了3次,也不算是完全流片成功。。。”
李宗霖是那種純粹的技術性管理人員,他們這群人說話都是非常實在的,他大致將本次的90nm的芯片,青龍101大致的研發結果,給說了一說。
高懷鈞非常喜歡《山海經》這本書,他現在使用的操作系統叫做朱雀,芯片叫做青龍,都多多少少有這本書的影子在!
“青龍101,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一個多億!這筆錢,在華國任何的電子科技公司,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怎么研發了一年多的時間,還未流片成功,進入到封裝測試階段?”高懷鈞皺了皺眉頭,問道。
在他的印象里頭,28nm是一個門檻,后期耗資越來越大,而現在不過是一個90nm級別的芯片而已。
設計和制造的門檻,其實不高。
在后世,就算是初代的智能車,都沒有使用這個級別的芯片!
ps:雙倍月票時間,求月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