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26-28章:新車研發,居然是款b級車!(共三章)
ps:名字沒改,這章名字是:這是世界上最好的b級車!
錫城原機械廠,凌霄科技新的車輛研發中心。
今天幾乎整個凌霄科技的研發核心骨干,都聚集在了這里。
當艾格,拿著高懷鈞畫的草圖過來之前,他們最開始還是一臉質疑。
畢竟,高瓴科技是搞手機的。
正所謂,會炒菜的農民不是一個好漁夫。
這對不上號啊!
而且,凌霄科技最開始搞汽車的時候,也就是搞個普通的兩廂車,這也就是一個威力加強版的老頭樂,三蹦子。
現在要搞b級轎車,這種像魔都汽車,帝都汽車,長程汽車等都搞不出來的玩意兒,不是搞笑嗎!
可是,當這群研發骨干仔細看了高懷鈞給予艾格的草圖時。
一個個,臉色都從一臉質疑變成凝重起來。
這輛車,不管是外部造型,還是內部內飾,或者是在內部的制造結構上,都是迥異于現在的汽車!
“艾格總監,不是我懷疑高總。這確定是高總設計出來的車型,而不是您設計出來的嗎?這種設計語言,感覺太時髦了,華國的設計師,根本沒有如此強的掌控能力!”此時,在一旁的艾格的助手,研發副總師高峰忍不住一臉驚嘆地問道。
“你看這種迥異于現代歐羅巴汽車設計語言的產品,完全不同的內飾設計風格,是現在的我,能夠搞出來的嗎?”艾格翻了一下這個草圖,不由得苦笑道。
在這款車里頭。
以現代設計語言打造更符合時代審美的民族格調,為觀者提供一個無限想象的空間,可以說是將中式美學主義推向全新的高度。
中控臺整體采用均衡、對稱式設計,以大尺寸懸浮式中控屏為中心,包括主儀表板和副儀表板在內的所有顯示與功能區域都沿著中軸線向兩側不斷延展至左右車門板末端,勾勒出一道連貫座艙前半部分區域的核心線條,營造十足環抱感的同時,又劃分出了前后區域的主次空間關系。
這樣一種極具濃厚華國風的產品設計風格,還真不是一個才來華國幾個月的外國人,所能理解的。
這需要,長期浸泡在華國上千年的歷史氛圍之中,擁有文化感知,才能做到。
而這,不是一個外國人,所能做到的!
這真的是高懷鈞的大手筆!
“簡直就是嘆為觀止!”在一旁的高峰不禁再次發出這樣的一聲感嘆。
徒然間。
他剛才太在乎似乎反應了過來,這輛車,似乎和普通的汽車,完全不一樣。
這輛車,在高懷鈞的設計草圖上,似乎不是把它當做一輛燃油車來打造的!
“采購一個渦輪增壓發動機,然后用這個渦輪增壓發動機作為增程器,連接電池,再通過核心電池組,通過控制器輸送電流到電機中,最后再通過電機,用電流驅動四個輪胎,進行動力驅動。。。”
這是一張汽車里面的簡要結構圖,詳細記錄了這種結構的工作原理。
從熱力學角度來進行分析。
相比較普通的燃油車,增程汽車會通過汽油燃燒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電能再轉化為機械能驅動車輛。
而普通的燃油車,則直接汽油燃燒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車輛。
如果考慮到經典的熱力學卡諾循環模型,增程車熱效率肯定低于燃油車,相同路程相同車重油耗大于燃油車。
“不理解,我不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不是。。。”在一旁的動力工程師,張招弟喃喃自語欲言又止道。
“你是說,脫開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你太小看高總了!喏,伱看這里!”說著,高峰手指指向了另外一個圖紙。
這是高懷鈞憋了好幾天,才隱隱約約憋出來的增程式發動機的核心原理,不過也只是方向而已,很多細節,需要下面的人去執行。
不過,有方向就足夠了!
有一定的方向,就像大海中的燈塔一般,可以減少研發工作中,至少90%以上的工作量!
增程式相比較普通的內燃機而言。
增程式的原理在于其內燃機用于發電,由于與驅動車前進無關,內燃機可以始終工作在最高效率范圍。
而燃油車需要提供不同場景需要的牽引力和扭矩,導致發動機工作效率不高,而且需要經過傳動裝置再損耗一些。
這就導致了,增程式汽車,相比較普通的燃油汽車,雖然多了一道轉換手續,但是由于其內燃機可以始終工作在最高效率范圍,綜合下來,燃油的效率,還是非常高!
這也是,在09年,這個充電技術和電池技術,都不發達的年代,發展混動汽車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