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那些灰色空間損失的利潤,高瓴科技為了內部的規范化,直接反哺!
多了3%的銷售額啥概念?
一個智能生活館,多的,甚至單年可以多出大幾十萬的利潤,你說夸張不夸張。
高懷鈞的政策,一手蘿卜加一手大棒,也是盡量讓經銷商能夠拿到更多的利潤,利益的驅使之下,才能讓他們心甘情愿做出更好的執行動作。
【第70章】
多了3%的批發價利潤,這已經很不少了!
而且這是廠商給予渠道商的直接保證。
光是在這一點上。
高瓴科技,就已經相比較其他的廠商,良心了許多。
其他的企業,就算是三桑,諾基亞這樣的大廠,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在批發價和回款上,是盡力地壓榨渠道商。
這就導致,偶有爆款。
但是賺的錢,還不夠貨款積壓要打折虧損的多。
渠道商,也處于那種微賺的狀態之下。
所以,渠道商為了賺錢,各種扎綁,各種做黃牛,串貨等手段,都弄了出來,最后損失的,其實是品牌本身。
而這些品牌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嗎?
意識到了!
但是每個環節的利益盤枝錯節,就算品牌方有心改變這一點,也是無力回天了!
畢竟,百萬漕工衣食所系!
守舊的既得利益者以“百萬漕工”要挾改革派。
你這個大范圍的改革的方案是很好,但是呢,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還是不要動了吧!
只有像高懷鈞這種新生品牌的實控人,而且該品牌還未上市,公司沒有董事會的掣肘,才能搞出這種損壞眼前利益,但是獲取未來利益的大動作!
他,寧愿減少部分渾水摸魚的辣雞渠道商,回吐一些利益出來,也要把游戲規則確定下來,渠道商數量再緩緩增長。
因此,這個時候林云深的一番話,現場留下來的這群人,都屬于電子科技行業的老江湖。
他們細思片刻之后,對于高懷鈞所說的內容,全部都興奮了起來!
開店這件事就是小馬過河,到底是深是淺,站在岸上討論半天都不會有結果,只有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之后,自然就會清楚。
過往十多年,這群人是大浪淘沙的幸存者,他們在市場的大河里摸過了高瓴科技的石頭,也摸過了其他品牌的石頭。
比起網上那些只會通過si(sellin:廠商向渠道出貨階段)數據夸夸其談的鍵盤評論家,在so(sellout:終端經銷商賣貨給用戶)環節身經百戰的陳生,顯然才是真正了解深淺的那個。
一些渠道商除了高瓴科技的渠道授權店以外,也是嘗試性地新開過其他兩個品牌的專賣店。
可是,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些新門店成所謂的“試錯成本”,最終虧損200多萬,全部關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前開的高瓴科技店,卻是一步一個腳印,雖然由于產品小眾,利潤不是很高,但卻還是保持著穩定的正向現金流。
“上新”變成“傷心”后,這群渠道商用真金白銀的代價換來一個有點痛的領悟。
那就是——高瓴這個品牌還是非常穩的,消費者認他!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哈哈,留下來看來是對的!”
“果然,高瓴科技是一家良心企業阿,不像其他品牌一樣使勁兒壓榨渠道商的利潤。”
“為了渠道線規范,居然主動讓利!我雖然看不懂這個神操作,但大受震撼!”
在經歷了剛才渠道商那部分喊媽量十足的咒罵之后,現在渠道商的心情,也是發生了360度的大轉彎。
他們的心情,也從期待變成了觀望,又從觀望變成了欣喜!
高瓴科技現在哪里還是一家普通的電子科技公司啊。
看這分利潤的架勢,簡直就是他們的財神爺嘛!
而此時,高懷鈞也是站在了臺下。
他穿著西裝,帶著墨鏡,誰也不帶,靜靜一個人坐在角落里頭。
看著這群經銷商的情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