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工作室,會配備2-3個團隊,同時進行飽和式研發!
什么叫飽和式研發?
飽和式研發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所有資源分配都要圍著目標轉。
而有能力在所有可能的環節投入研發力量。
一個木桶的核心環節攻破,全線突破!
在華國的科技相關領域里頭。
有且只有高瓴集團敢做!
這可以用年利潤幾乎清零來獲得的!
高瓴集團,在和時間賽跑!
在10年之后的汽車智能化時代,只有頭部企業有足夠的資源投入,一般公司很難在競爭中存活。
現在的中為,在通信領域,就已經比高瓴集團強了,而且強很多。
更不要說他們的2012實驗室,已經著手開始研發萬物互聯技術了。
那更是現在的高瓴集團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
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現在高瓴集團滿足于現狀,很快就會在未來,很快就被淘汰。
什么創業明星,錫城首富,通通都會被打入塵埃!
所以在現在還有一定信息差的前提之下,如何活下來,其實并不是高瓴集團目前最大的戰略目標。
僅僅只是靠幾輛增程式的汽車,就想扭轉戰局,是不可能的。
就算在后世異時空,2023年的時代,日系三大媽,都可以憑借著價格優勢和品牌優勢,死扛著品牌銷量的大旗,屹立不倒。
更不要現在如日中天的時代了。
在2011年,外國的大品牌車就等于高質量,甚至就等于有面兒!
如果不能在產品力上碾壓,高瓴的這款‘明’可以說是毫無勝算。
悲觀的情緒,在高瓴車輛研發中心團隊之中不斷蔓延。
高瓴車輛,能造好豪華跑車嗎?
他們居然要造一輛和法拉利以及蘭博基尼級別的豪車!
這讓他們自己都覺得不敢相信!
差距,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而高瓴車輛的研發總監艾格,也是神色凝重地看著這群研發人員,在那里獨自深思。
‘秦’,‘漢’,‘夏’這三款車型,由于在華國,都有過制造經驗,所以雖然有一定的制造障礙,但是總的來說,問題并不是特別的大。
但是在‘明’這款車這里,問題就出來了!
雖然,這款‘明’,只是一款乞丐版的比亞帝u9。
雖然高瓴車輛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的汽車研發經驗。
雖然在有許許多多的新材料供應商。
但是在展型和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差距,還是非常非常大的!
高懷鈞給的,只不過是一個概念性的方案。
要落地下來,肯定是需要各種各樣千差萬別的方案出來,實現空氣動力學和炫酷外貌的完美合一。
還要考慮到內置動力設備需要的空間和結構。
總的來說,設計一款價格高,銷量低,設計難度超大的豪華跑車,在他這個設計過蘭博基尼跑車的設計師看來,是十分華而不實的事情。
在對比了國外的汽車設計團隊,和高瓴的團隊之后。
他不得不得出一個沉重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