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046-048章:高瓴科技新產品研發!(共三章)
“但是。”
高懷鈞環顧了一下四周。
“我認為這些對于高瓴科技來說還不夠!”
“高瓴科技,需要更多元化的產品,才能滿足高瓴科技的未來發展。”
“現在的產品矩陣,只有高端旗艦手機mate系列,低端旗艦手機榮耀magic系列,平板電腦,電視等四個系列,對于高瓴科技來說,太少了!”
“在高瓴網上商城上,產品系列顯得是空空蕩蕩的。”
四周的高管聞言立刻詫異地看向他!
高老板,要搞重點研發新品了?
本來以為,這只是一個常規的月會。
畢竟高老板剛剛接受央媽的采訪,成為了整個華國的熱門偶像,而且還是正面型的偶像。
一時之間,飄忽一點,應該不會太過于關注太多公司事務層面的東西。
而他現在,除了一些重點產品的研發,基本上也不會過多地處理太多日常性的事務,盡量淡化他這個創始人的角色。
高懷鈞這樣做,核心原因就是淡化個人色彩,而加強行業和資本市場,對于高瓴這個團隊的認同感。
按照大眾的印象,只有買賣做的好,利潤做得高,錢財才多。
對不對?
但是錯了!
他不是這樣玩兒的!
高懷鈞建立高瓴開始的第一步,就沒有想過完全走中為的那條路線,而是上市和中為雙路線一起并行。
上市的目的是什么?
本質上,是公司需要快速的進行大規模融資。
注意快速和大規模兩個要點。
這種需求的背后,通常意味著,該公司擁有了特殊的產品,或者經營方法,需要迅速擴大規模,搶占市場。
而這些高懷鈞非常看重。
和中為完全不同的是,高瓴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并不僅僅是那個人數已經達到了接近5萬人的超級研發團隊。
是更重要的是高懷鈞的信息差金手指!
而為了金手指利用達到最大化,高懷鈞可以犧牲部分的股權利益。
這就顯示出來了上市的好處。
上市原本就有優勢和劣勢,上市企業獲得了大量融資機會但是也失去了很多發展空間。
相比之下中為則是采用了相反的策略,依靠自己擁有充沛的現金流,拒絕外界資本,從而獲得更靈活的戰略空間。
而高懷鈞取中間路線,只要自己在兩個公司取得2/3,也就是67%的股權,就可以在董事會上做到一言堂!
普通人靠著打工,靠的是工資,靠的是出賣勞動力。
資本家的財富增長,則是靠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
資本市場的核心構成,就是股價。
以股價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都是杠桿工具。
股價的漲跌,一個是靠利潤,而另外一個則是靠估值。
估值的核心決定要素是pe值(市盈率,是指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每股收益,eps)的比率。),這個東西,就是估算你未來要賺多少錢。
也就是常說的畫餅和資本故事。
這個地方和實在的利潤不一樣,也是更容易獲取大錢的地方。
如果在未來,如果高懷鈞的金手指能力消失,但是靠著高瓴的前進動能和未來對于智慧科技的把握,依然可以推高pe值,維持住這個龐大公司的未來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