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今的效果上來看,這個戰略,還算是比較正確的。
高瓴科技目前以東南亞幾國為支點,在慢慢地向東歐以及南亞進行滲透,并且在南歐以及西歐,都已經陸陸續續有了據點。
雖然這樣的方式,看起來很慢,都出海有一段時間了,就這點成效。
但是勝在穩健!
國外市場不比國內,大量的雷區,比如政府之間的關系,群眾的喜好等等,如果不一點點地摸索清楚,那肯定是會陷入毫無意義的低消耗之中。
因此,高瓴科技在國外的銷量不算多,但是大幾十個億的銷售額!
這積少成多之下,所獲取的利潤,也是十分豐厚的。
畢竟,這部分產品,并不需要攤薄研發成本啊!
而另一方面,高瓴車輛現在在華國的市場占有率,都沒有達到潛力兌現的程度,沉淀底蘊也不足。
盲目出海,除了加大高瓴的營銷負擔之外,很容易造成支出遠遠大于收入的局面。
電子科技產品船小好調頭,這邊產品不好賣,我直接停了就行。
汽車銷售可是要看銷售資質的,你直接把這個區域的汽車渠道商得罪了。
以后想回來,人家還讓你回來嗎?
更為重要的是,西方很多國家的汽車和華國汽車駕駛室位置完全不一樣!
華國汽車都是左舵車,而歐洲一些國家的汽車全部都是右舵車。
所以,你要出海,如果選擇了右舵車國家改產線。
如果只能賣一點點車,那絕對是賣一輛虧一輛。
這可不是高瓴科技賣手機,只是刷新一下操作界面那么簡單。
沒法玩!
真沒法玩!
所以,雖然高瓴車輛的銷售額,比起高瓴科技來要高上很多,高瓴的高管,也是想試探一下國外市場。
但是高懷鈞還是遲遲沒有啟動高瓴車輛的出海計劃!
但是,在《偉大的旅行》為高瓴發出正能量聲音的時候,高懷鈞覺得,現在高瓴車輛出海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那高總,我們這次出海,還是從東南亞開始嗎?”在一旁的寧遠小心翼翼地問道。
東南亞的營商環境,高瓴科技已經幫忙趟了雷,怎么弄,該怎么弄,其實高瓴心中多少有點數兒。
所以,寧遠才這樣詢問道。
看著下面高層們關切的目光,高懷鈞哈哈大笑了一聲,然后說道,“不不不!”
“東南亞是以后的重點區域,但是不能是出海的首站!”
“我們出海,核心的第一站,我選擇在西歐,而且地點在比例時的布魯塞爾!”
高懷鈞嘴里的答案,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布魯塞爾?
比例時?
就算是選擇西歐發達國家確定產品調性,也是應該是大腐國,德意志,烏雞國等老牌西方主義強國呀。
為何選這個名不見經傳,只在足球上有發聲的國家呢?
高懷鈞微微一笑,“你們一定在重視布魯塞爾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歐洲物流的核心集散地,是歐洲最適合物流和分銷的投資地,在這個地方伱們需要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網絡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