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資金抽調以后,高瓴其實資金已經有些緊張了。
再加上高瓴人工智能和高瓴芯片,以及高瓴電池三個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實現盈虧平衡的消金獸的存在,這高瓴科技想不上市都難。
上市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進行場內的融資融券了!
你一家公司不上市,雖然也可以發行債券,就像中為這種。
但是基本上只能在場外發行。
數量少,利息高。
很不劃算!
就這還不容易直接上市干脆利落,而且上市本就是通過資本市場最快融資的手段之一,并且是可以復利,像高懷鈞這樣的大股東,逐漸置換部分的資金出來,也會方便一些。
“有得必有失嘛!”
“高瓴科技,我不敢讓這家公司在美麗國,以及純西方資本市場上市。”
“萬一出現什么變數,我擔當不起!”
高懷鈞淡淡地說道。
后世2019年那種大碰撞,就算是在2019年親眼看到這個事件的高懷鈞,都為之目瞪口呆。
太驚人,太刺激了!
而且,現在高瓴做的,同樣是遵循了上市中為的軌跡。
比如高瓴就準備聯合島國的一家企業,研發用于芯片制造領域的樹脂材料,這種材料就是掐脖子的材料之一,高瓴出全部的費用,要求必須在國內設研究所,可是日方企業總總原因,最后沒有答應。
最后中為找了一家bj的企業重新開始研發,目前正在進行中。
高瓴為了突破一項技術封鎖,就會想辦法找到相關企業一起進行研發,他們出錢出經驗出需求,出市場,相關企業跟著賺錢還一起成長,最后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這么說吧,高瓴用的每一個國產部件,都是同樣的事情翻版,一個手機,一臺汽車,幾千個零件和芯片,背后就是無數家企業跟著崛起。
高瓴的體量,現在可不低!
在這個時代,已經是擦到了世界強企的邊緣了。
所以,伱以為他就是自己造車,造手機,造設備嗎?
不是,他在帶著數千家華國企業一起去突破世界科技的最前沿,這種很恐怖的,尤其在老美眼里,這幾千家企業里,鬼知道會誕生什么樣的恐怖企業。
美麗國,脆弱不堪的產業,雖然沒救了。
但是誰知道它會不會垂死掙扎一下?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
高瓴科技還去美麗國上市,那不是自尋死路。
是什么?
按照高懷鈞的考慮,這直接在美麗國上市,比如納斯達克,或者直接是紐交所主板,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是只是擦一個邊,在資本的邊緣地帶上市,尤其是在華國的輻射圈上市,那卻是符合自己安全閥的設置。
高瓴和中為,還是有太多的不一樣。
中為任非的股權,已經擴散出去,自己只有10%不到的股份。
而高懷鈞擁有高瓴的股權,現在差不多80%,對于整個公司,具有完全的控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