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091-092章:震撼的年報!(5000字)
現在的高瓴漢已經穩住了b級別車的市場,這也是為最新款的高瓴宋plus來沖擊b級別車市場鋪墊了道路。
盡管高瓴漢的銷量普普通通,但是一款車的銷量,也是排在了日鏟天籟之后,達到了華國b級別車細分領域銷量排行榜的第六名。
高瓴漢上市兩年時間,排名可以說是穩步向前,從最開始的前十名之外,排到了第六名!
這也是唯一的一款進入前十名的華國本土b級別車,其他銷量,全部都是被兩田,南北大中,伏特等外資企業給占據了。
在外資企業的圍攻之中,能夠一步接一步地緩步向前,在外人看來,都是一個神跡。
而不逞多讓地,全年度高瓴漢一款車型的銷量,也是達到了驚人的198億元。
在這個時代別人家還在為a級別車或者是a0級別車型的那點殘羹剩飯爭搶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但是高瓴現在居然能夠在b級別車市場站穩腳跟,銷量連續往上,簡直可以說是堪比神跡。
而高瓴秦作為高瓴的核心產品,緊湊型的suv。
高瓴車輛絕對意義上的流量王。
這款車,承接了部分高瓴唐所帶來的銷售勢能。
50來萬的高瓴唐我買不起,但是20來萬的高瓴秦我還是可以試試的。
而且關鍵的是,在2014年高瓴唐推出之后兩個月,高瓴秦也是做了一次大的該款,部分高瓴唐的功能,也是下放到了高瓴秦這里。
比如大彩電,小冰箱,這種東西其實并不貴,就是多配置一個小型壓縮機而已。
而在后座安裝固定式的pad,那高瓴科技更是喜聞樂見了。
沒有什么比產品植入到汽車之中,讓消費者習慣使用更美好的事情。
這款pad的植入,以后高瓴的matepad就有了被各種初級客戶試玩的機會。
有了接觸,必然在后續就有一定比例的轉化和成交。
這其實就是高瓴在下的一盤棋!
產品生態系統的建立,就是從這種跨界產品接觸開始的。
再把內飾升級一下,相比較大幾十年都不變的合資車,高瓴勤奮得就像一個高三學生一樣。
而這款迭代了的高瓴秦,在2014年里,相比較2013年,更近了一步。
在2014年整年之中,相比較2013年的13萬臺,增加至16萬臺!
這款車,月均銷量,已經突破了1.3萬臺!
而高瓴秦的年銷售額,也是來到了342個億!
這對于高瓴車輛來說,絕對可以說是質的突破。
而這一銷售量,也是在華國2014年suv細分領域的排行榜中,排在了東風日鏟奇駿前面,擠入了第五名的位置!
這也是高瓴汽車年度細分領域排名之中,排名最高的一次。
直接殺入了前五!
suv作為華國本土企業深耕的一個領域,同時也是相當多的汽車企業重點突破的區域。
但是,就算是如此,銷量最好的依然是外資品牌車型。
不過就算是銷量最好的大中途觀,年銷量也就是26萬輛左右,現在suv的華國銷量前幾,隨著高瓴唐的帶動效應下,已經是在射程范圍之內。
更重要的一點是,現在高瓴秦的平均售價,已經相比較一年前,整整下降了兩萬元。
但是整體的利潤,卻沒有相應的變化!
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在于,隨著高瓴汽車量的增加,汽車零部件的零部件成本,也是在隨之下降。
高瓴秦能夠在實現單價下降而利潤不變,這也是高懷鈞下定決心,敢推出高瓴宋plus版本的核心原因。
一直賣高價,雖然單車的利潤得到了保持,但是量卻是上不去,這在高懷鈞看來是不保險的。
隨著時間的流失,競爭者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觀察高瓴的動作。
你如果銷量停滯不前,或者是增長速度較慢,那么競爭者絕對就會在學習到你的優點的同時,還降維打擊你的產品!
你不是產品好,創意好嗎?
華國企業是最擅長模仿和山寨的,各種增程車和大冰箱,大彩電搞起,再降價用供應鏈和你玩,看你死不死。
所以高懷鈞希望在下一步階段,就要逐漸下探自己的價格,試探出高瓴的成本承壓極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