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亮點車型,基本上都是聚焦于新能源車型。”
孟院長的臉上的表情也是不由得興奮了起來,在一旁補充道。
聽了孟院長的話,王領導的臉上,也是露出了一副了然的表情。
看來華國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正確的。
華國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不僅免除購置稅,而且給予了綠牌這一重量級的優惠,同時有了不同程度的補貼。
在三管齊下之下,華國現在新能源汽車在涌現了高瓴,比亞帝等汽車公司的基礎上,現在已經呈現出來了追趕的態勢。
要知道,最開始制定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時候,國家也是承受住了非常大的壓力。
不僅僅是群眾覺得國家亂花錢,最開始享受補貼的都是一群臭魚爛蝦,這簡直和把錢往水坑了扔沒啥區別。
更重要的是,一些合資廠,背靠著老牌國企的名號,也是向國家進行集體發難!
搞合資車躺著就可以掙錢,那真的沒必要玩什么新能源車。
又要搞新研發,研發出來產品不行還要被上面罵浪費錢在什么狗屁東西上面,所以他們是真不想玩這些。
這種情況下,內外受壓之下。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之后,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能夠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還真的是不容易。
。。。。。。。
因為之前的一系列擠壓風波,還有華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最近的華國汽車業內,其實對于高瓴的未來態勢,并不看好。
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高瓴的發展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幾年的時間,就像下餃子這樣搞出了那么多新款的汽車,就算你產品力還算可以,但是品控的沉淀,渠道的沉淀,消費者口碑的沉淀等等,這些東西,都不是用錢可以堆積起來的。
你產能爬升那么快,有沒有足夠的制造人員對于每一輛車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
伱汽車要銷售往全華國,而華國購車的主體,是30歲以上的中年人,這群人買車了,習慣往4s店轉,那線下渠道的鋪置,如何讓這群消費習慣偏向保守的人群,購買你的產品?
幾年的汽車品牌,這不是手機,用壞了,手機發熱了,直接更換一臺其他品牌的就是,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身方面的安全問題。
而汽車這玩意兒,可不一樣。
你汽車不好,那可是涉及到生命的問題!
自然很多偏向保守的消費者,不會選擇高瓴的產品。
所以,就算是很多業內的人士,覺得高瓴的產品力屬于非常不錯的類型,但是如果是所有的外資企業重視起來,一起夾擊,也是兇多吉少!
畢竟,人家有錢,有人,有資源,甚至關系都是混了很久的那種,你憑什么和人家比?
就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之中,高瓴順利的拿到了合格證,即將開啟高瓴仰望的上市!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