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紛紛拿出紙和筆,準備開始記錄起來。
看得出來,高懷鈞這次是真的要大動干戈了!
“第一個是缺乏應對消費者問題的產品機制,消費者的問題大部分靠人肉解決。”
這個其實是高懷鈞觀察到了,高瓴開啟官僚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點。
由于高瓴多年深耕于汽車和電子科技兩大領域,橫跨兩大類完全不同的工業產品,平臺必須兼容不同類型的消費者。
所以當消費者有問題需要營銷部門解決,營銷部門會發現面臨的問題五花八門,有時候一個小問題需要營銷部門拉著研發看半天才能解決,且這些時間并不能給績效加分(說白了就是不能寫進總結報告)。
且當消費者的問題反饋給營銷部門,他們又會把問題打包一起發給研發,最后變成了這是研發的事情,最后就變成了大家一起敷衍了事,然后核心問題還是一些省級超級渠道商的問題。
因為大家都需要這些省級渠道商來打供給和銷售、做showcase,以便寫進漂亮的復盤報告來向上匯報。
所以,雖然高懷鈞一直都在強調【消費服務意識,把自己盡可能的融入到c端的思考角度之中】,拼了命想留住優質消費者不讓競對挖走,但一線營銷們以及研發們一起都沒有重視這個事情,他們的核心關注,尤其是研發的重點依然是超級渠道商們。
而研發們能夠解決的問題也是有限的,他們更加不可能從雜亂無章的問題之中抽絲剝繭出來,形成自己的結論,然后集中進行公關。
或許高懷鈞在強調這個事情的時候或許可以重視一下,但是一陣風后就該是怎么樣就怎么樣。
其實這也并不怪他們。
人性本就是如此。
而這兩年來很多消費者,甚至是一些會重復購置的老消費者都是流失嚴重,這其實是在業績在不斷繁榮的時候,高懷鈞看到的現象。
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遷移雖然從商業的角度出發來分析,是一個正常現象,但是從高懷鈞的角度看,這卻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這意味著高瓴其實在漸漸的‘播音化’,后期官僚主義嚴重,漸漸地變成一個和那些大公司差不多的公司。
“第二個重復造車輪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因為之前一些年高瓴各個業務板塊工作開展得一直很順利,穩居國內科技相關企業的幾把交椅,尤其是在電子科技領域更是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所以在擴張其他領域的勢力范圍時也是不計成本,創新的業務人才不斷引入。
高懷鈞其實也是希望在一些他不熟悉的,但是貌似聽說過的領域能夠發現亮點。
在這一點上,高瓴的衍生品公司他就基本沒怎么管過。
所以很容易看到一塊相似的業務在不同bu之間會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如果放在小公司,可能就是一個部門能解決的事兒。
這個現象導致的問題之一就是匯報機制復雜化(即內卷的根源之一),大家做相似的事情,但每個人都想做出亮點,于是花在匯報上的時間就多了,匯報的方式也變的多樣,“不會包裝、這個形式不好看試試用keynote”,這種形式就常常出現在了各大項目部上。
而高懷鈞要求的不準在會議上講ppt,也是開始偷偷流行!
一個字兒,領導需要。
你如果不做ppt,那怎么匯報得又清晰又有條例?
很難的好吧!
“第三個hr/bi等崗位嚴重唯上,已經開始了為了媚上而不惜造假的程度!”說到這里,高懷鈞狠狠地把手掌往桌上一拍,嚇得下面的部分高管甚至連自己手中的筆都掉了。
高懷鈞這句話,就差指名道姓了!
下面的高管都以為,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辦事,就相當于高懷鈞不管事兒了。
哪里想到,他居然還對這個商業帝國了解得細致入微。
這已經不是震撼所能表達的了,這完全就是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