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232-233章:內部調整三大措施!(4000字)
“第二個決定,是。。。”說著高懷鈞瞇了瞇眼睛往四周望了望。
四周的高管們都不由得緊張起來。
今天看起來,高懷鈞是在大殺特殺了呀!
高瓴集團全力發展的那么多年,其實一直在快速擴張之中,而高懷鈞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公司組織架構調整之外,基本上沒有對公司做出什么大的調整。
這第一個調整,就動了公司除了項目負責制的另外一個核心力量hrg,直接把hr介入到人力資源招聘的手給直接打斷了。
而且現在更極端,直接是把hrg的兩大職責給直接拆開了!
嚇人!
實在是太嚇人了!
“第二個決定是,我要終止進行了幾年的中臺建設,只保留核心的ict管理委員會的頂層框架,核心項目渠道,讓渡給高瓴科技,高瓴車輛等各分公司的管理團隊,我以后只會抓各分公司的核心業績和核心驅動力,以核心驅動力來分配績效!”
高懷鈞緩緩吐出這句話的時候,場下的各高管們無不在顫抖!
這是真的大地震了!
因為雖然高瓴現在都是項目分工制,每個項目為自己的項目負責。
但是每個項目都要一個開發維護的產研團隊,專門的硬件配套,專門的管理,專門的一套系統,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貴啊!
這相當于多個業務線,是多個煙囪,多套前后臺,重復的數量是極大的,人力成本,有一定程度的浪費。
高瓴上萬的研發人員,你重復那么多人,要多付多少工資?
所以高懷鈞就讓各個分公司,甚至是有親密合作的跨區域公司,進行相應的整合。
也就是部分并不是核心戰略板塊的功能類似的模塊都合并,團隊相應縮編和試點。
這就是所謂的中臺戰略。
人少了,感覺產研人效就上去了,成本下來了。
發展了幾年之后,這個中臺概念發展得是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三大核心領域。
完全可以說,中臺其實已經改變了高瓴的核心生態!
而這初步的效果,高懷鈞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他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有金手指來開掛賺錢也不能這樣糟蹋。
再說了,金手指,尤其是十多年后的今日,效果會越來越差,他自然需要未雨綢繆,讓公司能夠習慣在沒有他輔助的前提之下,可以順利地利用抗性進行賺錢。
然后,中臺概念下的非閉環團隊,這就導致的溝通成本和無限排期,這也是業務需求根本響應不過來,效率下降了。
這也是hr/bi等崗位嚴重唯上,已經開始了為了媚上而不惜造假的核心原因!
你不數據造假,或者說是選擇性地上報,那這個中臺概念不就失敗了?
失敗了,那我要中臺里頭負責協調的,以及職能配合的hr/bi等崗位干什么?
這時候業務老大們就說,我們業績不好就是因為你們中臺團隊效率太低,你們加人吧。
但是中臺團隊加人了以后,成本不就是噌噌噌地上去了嗎?
那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
高懷鈞也是覺得現在中臺概念走進了死胡同里頭,養了一大堆感覺沒啥用的hr,以及bi,然后中臺化后的項目反而效率降低了。
那我為啥還要還要繼續這樣搞?
所以現在自然而然地,中臺也就這樣被做大手術,壯士斷腕,直接就沒了!
這件事情,其實研發部門是獲益者,他們自然也就十分地歡喜和雀躍。
不過,hr和bi的負責人們,可就沮喪了。
現在中臺概念取消,這兩個大部門,最起碼涉及到小幾千人的職位變動。
雖然他們還不知道具體會是怎么變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縮編是畢然的!
他們作為職能部門,可不是像研發等靠技術吃飯的部門,出去那么好找薪水差不多的工作。
這些相關的職位可替代性實在是太強了,像高瓴這樣履歷光鮮,薪資又高,地位還好的機會,真不好找!
想到這里,這部分相關的高管都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覺,有些已經開始把筆放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