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剩下的唯一人選就呼之欲出了!
聽了高懷鈞陸陸續續說著這個02專項計劃的情況,唐瑩先是一臉疑惑,然后是釋然的表情,“也就是說,我們高瓴可能要介入現在正在弄的02專項光刻機研發計劃。”
“只是我有個疑問就是,為什么我們高瓴不直接上?國家主導的研發項目,必然受到多方掣肘,研發進度必然緩慢,不知道猴年馬月我們才可以用得上。”
高懷鈞聽了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釋了他的想法。
因為這一次的任務非常關鍵,關系到了高瓴未來最核心的布局!
其他的一些干將,閔偉國,王鳳英等都有自己的工作,而寧遠則需要統籌細節執行,都不太適合。
因此唐瑩了解清楚他的布局,就顯得很關鍵了。
其實他最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想法,由高瓴自己來進行光刻機產品的研發,多快好省,估計很快就可以上馬了。
但是他和高瓴芯片廠的負責人李廣袖一起盤算過。
光刻機的研發投資可不小,這是一筆數以十億計算的投資,甚至如果開發進度不順利,幾百個億丟進去,水花估計都看不著。
而且隨后的生產成本一樣巨大。
如果找不到一個市場能將研發和生產光刻機的成本攤薄出去,那這就注定是一個絕對賠本且永遠不會回本的事情了。
并且如果高瓴自產光刻機,那么不管是華芯國際,還是華潤微,都不可能買高瓴產的光刻機!
不僅僅是有成熟產品使用形成了核心的平替,而且你作為我的競爭對手,后面你卡我脖子咋辦?
所以只要對方企業不是腦殘,是肯定不可能買的。
但是如果他們不買,單單高瓴一家根本就平攤不了如此高昂的研發成本。
這玩意兒可不是手機,人人都可以買,能買的企業,全球數得上數目的就那么二三十家。
而主要購買的,就頭部那么五家!
有哪一家企業會去做這件注定要賠本的買賣呢?
而且這個賠本還是長長久久的事情,永遠看不到頭。
到時候高懷鈞可頂不住連續長時間大規模的虧損!
制造光刻機的真正難點是打造完整版產業鏈,就是制造光刻機能賺到錢,再研發新一代技術,迭代光刻機的發展。
不僅僅是如此,光刻機研發涉及到的鏈條太多,也太復雜了。
沒有國家頂層設計的資源可以利用,完成研發,根本就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
一臺光刻機,有三大關鍵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光學系統、第三部分是蝕刻工作臺。
每一部分的技術挑戰都堪比登月。
光源板塊,是需要產生波長13.5納米的極深紫外光,要持續穩定產生這種紫外光,需要以每秒鐘大約5萬次的頻率轟擊小錫球。
這種激光器全世界只有一家德意志公司能生產,這家叫通快的德意志公司用了十年時間才研發成功,單單是這臺激光器就有45700多個零件。
光學板塊,為研制的這套光學系統全世界同樣也只有一家德意志公司能制造,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