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240-242章:新產品!(6000字,三章)
“高總,最近投資是否是過大啊!咱們還是要盡量節約一點,不然流水一下子很吃力啊!”寧遠拿出一份財務報表,臉上帶著擔憂地看著高懷鈞。
這他用自個的錢給女人投資個奶茶店那姑且不說(高瓴物業屬于高懷鈞個人出資的全資子公司,每年賺的錢用來應付個人花銷,也不需要專門從上市公司高瓴科技以及大型bg高瓴車輛專門套錢出來)。
這又是投資3a游戲,又是投資國家級的光刻機項目,這一下子接近三十個億進去了。
其他項目也是要花錢的,現在小瓴app也是在快速的損耗和花錢期。
你這樣玩,是有問題的!
“現在資金又不足了嗎?不會吧,我記得現在高瓴集團整體資金趴了有接近100多個億的現金,怎么會那么快就用光了?”高懷鈞有些啞然地看著他,非常詫異地說道。
整個高瓴的現金流之中,最充沛的就是高瓴科技和高瓴衍生品。
高瓴科技已經進入了微創新為主的階段,老客戶積累那是真的足夠多。
現在的復購率也是非常不錯的,占據了華國top3的頭部位置,活得還算不錯。
更關鍵的是,現在高瓴因為有了足夠大盤子的手機存量,可以有規模的收收高瓴稅了!
高瓴商店如同一棟寫字樓,高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如同物業。在高瓴商店上架應用,就好比租用了物業的房子,繳納房租水電似乎合情合理。
而高瓴稅的核心來源,是高瓴商店里頭的虛擬商品,尤其是最新興起的手游氪金產品的收入。
現在高瓴商店的純收入,已經是一個很客觀的數字,一年下來有三十個億左右。
完全可以說,就算現在高瓴直接死亡,倒閉了,依靠著以前的存量手機,存活很長一段時間,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而高瓴衍生品現在更不用說了,各種產品的貼牌生產,走輕資產重研發的路線,可是顛覆了好幾個行業。
數據線,空調,冰箱等以前看起來又老氣又土的產品,現在在林云深這個營銷出身的執行總裁手上,可以說是爆發出來了前所未有的潛力,每年的利潤都有接近百億元了。
就這樣,資金還不足?
“是的,資金真不太足。”
“這幾年修修補補,很多產品的利潤都面臨很大的挑戰,競品們都不是傻子,都在出更有產品力的對標產品出來,以我們最早推出的b級別車漢為例,起售價已經從最開始的20來萬,現在都來到19萬了,估計這價格還沒到底,以后還會再降!”
“這樣的產品還有很多。”
“手機上的中低端產品,包括mate系列和p系列,都面臨這樣的挑戰。”
“而汽車產品更不用說了,海豚,秦,漢等,現在競爭者的產品質素在不斷提升,我們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好做了。”
寧遠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高懷鈞,在一旁苦笑道。
他大致解釋了一下現在的市場情況。
現在的電子科技市場和汽車制造市場,和幾年前相比,完全是變了個樣子。
高瓴推出的增程汽車以及純電汽車,除了部分外資廠商以外,現在已經是大部分汽車廠商和幾乎全部還沒出局的本土汽車廠商的標配。
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這一塊可以說是不留余地的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30%。
這個水平,不僅僅是遠遠高于國家要求的20%的水平,更是超過了高懷鈞的前世。
甚至,這個速度還是在快速的增長過程之中。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本來是一個讓高瓴獨享幾年的藍海市場,現在已經在慢慢變成了和燃油車一樣在慘烈搏殺之中的紅海市場!
整個市場已經從原來的拼創意,拼概念的階段,在慢慢往拼成本控制,拼研發積累的階段。
也就是說,消費者需要即便宜,又需要產品質量好,功能新!
那么在現階段,高瓴的產品雖然在幾年的縫縫補補之中,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產品力,但是利潤率下滑,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電子科技產業那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哪個公司不生產智能手機?
手機產品除了按部就班的進行軟硬件升級以外,還有什么新的亮點嗎?
就連平果公司在喬不斯去世之后,也是只能做各種變種的劉海屏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