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282-283章:測評,這款車太叼了!(4000字)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火爆銷售之后,高瓴星曜已造好的現車,就陸陸續續交付了。
不過現在問題也來了。
現車這個東西,肯定不會生產太多的。
能夠有個兩三萬輛的現車,都算是不錯的了。
一個是生產汽車需要壓資金,二個是汽車這個玩意兒和手機不一樣。
非常占地方!
大約需要200輛車就可以停滿一個標準足球場。
這還是普通家用型轎車的前提下。
如果是大型suv,那肯定更少了。
按照高瓴錫城汽車工廠一期和二期產能情況來看,如果今年訂單充足,其月均交付量大概在2.5萬~3萬之間。
這還是在開了兩條產線的前提下的產能了。
現在高瓴的宋,秦,海豚等出量車型,銷量是大增,已有的產線,根本就不夠用。
現在高瓴手頭上,單單高瓴星曜未交付的車輛訂單就超過了10萬輛,再加上其他系列的訂單量,共計已經超過了30萬輛。
按照現在已有的訂單數量,也得兩個月才能交付完。
所以,一般提車周期2-4個月。目前制約客戶提車的主要瓶頸就是高瓴的產能,每個月都在提產,但不會那么快!
高瓴除了已有的錫城,魔都,帝都,一共四個原有的工廠以外,現在已經開始在羊城,余州,馬鞍市,建康布局了整車基地,一部分在提產,一部分陸續投產。
預計年底總產能要擴充到200萬車/年甚至更多。
部分零部件都是自己子公司生產,但原材料爬坡沒那么快,供應商也需要擴產,二級供應商也需要產能提升,所以時間會比較久。
不過,至少比起外資品牌來說,高瓴不加價啊!
因此,就算是現在等待三個月才能拿車,現在高瓴星曜的客戶,依然是選擇等著發車。
而此時,很多的大v和汽車車評人們,都已經開始了對高瓴星曜這款新車的測試!
畢竟,作為現在這段時間最具有流量的產品,如果別人都在測試,你沒測試,那你有什么流量?
而高瓴一直以來對這些大v的態度是你測試車子可以,紅包也會給,但是我不會以借車的名義直接把車給你做測評。
要不然的話,這玩意兒不患寡而患不均。
要送多少輛車才夠?
所以這些車評人們也被迫無奈,三五成群的自己購買一輛高瓴星曜進行相關測試。
可以說,這群人,對于這款車,興趣度現在是直接拉滿了。
很快,在高瓴星曜銷量發布之后不久,這款產品就開啟了第一波的測試。
而第一個測試視頻出來之后,就一下子沖到了微薄熱搜榜的前十名,并且在現在高瓴的app小瓴上進入了熱播榜!
基本上有大幾百萬的人群,看過這個視頻。
“聽說高瓴車輛現在造了一輛顏值非常高的a+級別的新能源轎車。”
“名字叫做高瓴星曜,這個名字非常具有特色,群星閃曜之意。”
“聽高瓴的工作人員說,這款車是要挑戰特拉斯的model3的,我一聽就來了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