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決定以后汽車發展的走向!
這樣一款產品如果做成功,他們也必然會跟著沾光!
不過,雖然他們也是對這樣一款產品感到十分興奮,但是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面臨多個難點需要他們這群人去進行解決。
每一個都可謂是如履薄冰!
一個是感知與理解環境:無人駕駛汽車需要通過傳感器(如雷達、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實時感知周圍環境。這些傳感器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以識別行人、其他車輛、交通信號和障礙物。
在復雜和動態的交通環境中,汽車必須快速做出決策,確定行駛路徑并處理突發情況。這涉及到復雜的算法設計和大量的數據處理。
無人駕駛汽車必須在各種環境和條件下安全行駛,包括極端天氣和復雜的城市交通。這要求系統具備極高的可靠性,能夠有效應對意外情況。
只要這些傳感器一旦出現問題,那么就將是一場巨大的公關危機!
這玩意兒可不是飛機,在天空飛的飛機就那么十來萬架,而地上跑的汽車,可是幾十個億!
任何低概率的問題,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所以他們也知道,這樣一款產品的研發交給高瓴人工智能團隊來把控是正確的。
只有他們,才知道這樣一款產品,怎樣才能降低低概率事故的發生!
二個是無人駕駛汽車需要設計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以便乘客能夠理解和信任系統的決策,并在必要時進行干預。
在關鍵時刻,到底是人掌控機器,還是機器掌控汽車?
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難點。
他們其實也沒用所謂的經驗可依循。
所以也只能依靠這款產品下的圖形算法芯片可以進行海量的數據進行訓練和優化,有效利用這些數據并不斷提升系統性能。
而最后一個更為關鍵的,就是法律與倫理問題。
無人駕駛技術的推廣涉及法律法規的制定、責任劃分等倫理問題。如何確保無人駕駛汽車在事故發生時的責任歸屬是一個重要議題。
這些東西,高瓴唐項目組無法解決問題,甚至王鳳英也是無法相應解決!
這樣的大問題,也就只能高懷鈞親自出馬,到上面去要政策才行。
。。。。。。
“什么!你說你們準備搞無人駕駛的汽車了?”工信部張副領導聽到高懷鈞說的內容,不由得大驚失色。
高瓴搞‘allinai’好久了,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在這個賽道上搞出非常標志性的產品出來。
不過他們一步步下來,也是有非常多的黑科技出現,所以工信部也算是非常支持他們。
只是。。。
現在這個消息也太令人震撼了。
無人駕駛是什么概念?
這是一個可以直接顛覆人類生活場景的變革性產品!
在他看來,這個產品的出現,就標志著,汽車工業,已經逐漸向電子科技產業的徹底靠攏!
無人駕駛技術成熟以后,未來的汽車將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一個個承載各種服務的移動空間。沒有通勤的焦慮,沒有堵車的煩勞。
比如自動駕駛創業公司pix,就在一個通用無人駕駛底盤上,搭建各種類似“小房間”的艙體。自由切換出物流車、零售車、清掃消毒車、安防巡邏車;更有無人駕駛移動酒店、咖啡店、健身房、辦公室等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