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有一個好處,不會被拒載,不會繞路,價格便宜一半,24小時隨叫隨到,沒有情緒,交通事故大幅減少,開車守規矩。
當然壞處就是,全國600萬左右的網約車以及出租車司機,慢慢得找別的出路了。
相當于當年汽車替代馬車,馬車夫失業。
或者挖掘機替代挖掘工,挖掘工失業一個道理。
時代不斷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時代,本質上是大幅解放生產力,人類應當從工作中解放出來。
不過,相比較而言,其實高瓴出租車,也是會有就業增量在。
一個是運營人員。
后臺的各種算法工程師,以及普通運營人員的增量。
以及現場緊急聯系人,前期三臺車一個緊急聯系人,后期五到十臺車一個緊急聯系人。
這些都是增量就業人口。
同時,在這樣一個就業邏輯下,無人駕駛網約車來了,無人外賣車也會來了,人工智能會普及到社會的每一個神經末梢,真的逆天了。
最關鍵的是,如果算總賬的話,使用高瓴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價格是普通出租車的一半。
高懷鈞讓高瓴算了一筆賬:假設每臺車每天按20單算,每單按10元凈盈利(扣除充電費、平攤的維修費用等),每天每臺車凈盈利為200元。
這樣算的話,每個月就有6000元!
每年72000元!
假設在錫城投入1000臺車,那么每年凈盈利就有7200萬。
而這只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估算。
因為一臺車24小時運營,肯定不止運營20個單子。
保守估計,30-40個單子,都是綽綽有余的。
這就意味著,每投入1000臺車,那么每年凈盈利就超過一個億!
要知道,一臺車,尤其是這樣的量產車,一輛車的成本就七萬塊左右。
1000臺車就六千萬的樣子。
如果全國推廣,這個價格攤薄下去,那還會更低。
因為高瓴會用高精度雷達來代替后世蘿卜快跑的有圖智駕,這樣的話整體的成本會偏高一些。
但是就算是偏高一些,這個利潤也是暴力之中的暴力。
這個時候。
錫城一萬左右的網約車和普通出租車司機就得瑟瑟發抖了,高瓴出租車如果創去司機成本,(按一個月一個滴滴師傅跑一萬出頭的營收,師傅純利在七八千,占比在2/3)也就是說高瓴出租車低2/3的成本利潤也能跟滴滴持平。
也就是說,本來起步價10元的出租車,現在我可以干到三元起步價。
就這,還有利潤!
高懷鈞為此說得很詳細,陸陸續續說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候。
工信部和交通部的兩個領導在一旁,也是默默地聽著,并沒有發話。
這是不算不知道。
一算嚇一跳啊!
高懷鈞看得出來,他們兩個,已經被這款車的前景,給深深震撼到了。
當高懷鈞說完之后,交通部的那位領導不由得有些感嘆道,“聽高總這樣一說,根據市場規律來說,無人駕駛替代有人駕駛只是時間問題,這個成本,實在是太低了!”
“的確,如果這替代的不是出租車,而是卡車司機,那么物流成本的價格,估計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工信部的張副領導剛剛緩過神,在一旁嘆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