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車,一年十多萬的營收,那是妥妥的簡單。
這還是試運營期間啊!
運營價格已經打到了低得不能再低的程度了。
如果正式運營期,這個價格漲價30%,主力單價在4-8元之間,其實對于客戶來說,也是沒有太多感覺的。
去掉各種稅費,再去掉運營費用,再抵扣掉汽車一年20%左右的折舊費,這一年賺取個6萬左右。
太輕松了!
更不要說,這款車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閉環生態。
在車體里頭,可以按照每個季度高瓴推出的新品情況,進行產品信息的植入,或者是其他地域性的產品宣貫,比如地產樓盤信息等等,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種。
甚至,隨著推出城市的不斷增多。
類似滴滴打車這樣的一個app,高瓴打車,也可以圍繞其進行做文章。
不管是流水鏈條的金融業務,還是廣告植入等等,都是有利潤可以挖掘的。
滴滴打車由于只是抽成,大部分的打車費都還是給了滴滴司機,但是這無人駕駛出租車可不需要給這樣一大筆錢。
只需要一定的數量覆蓋,這個無人駕駛出租車公司,就可以很輕松地賺錢盈利了。
又可以通過這個業務跑更多的路徑,實現無圖駕駛的迭代和優化,又是一個非常優質的租賃資金流的殼。
要概念有概念,要技術有技術,要資金有資金,要政策有政策,這可比白度,特拉斯他們,快上太多了!
只要過上三五年,白度和特拉斯還沒投入巨資跟上,那就永遠也跟不上了!
陽謀,這是大大的陽謀!
高懷鈞似乎也是心有所悟,心頭也是不由得一喜。
現在這個出租車小公司,雖然開銷很大,還要搭建一個類似于滴滴快車一樣的打車平臺。
不過因為高瓴在錫城大名鼎鼎,再加上試運營時打車費用低廉,所以打車軟件基本上是不需要推廣費用的。
對于一款軟件來說,貴的其實不是搭建app底層架構的錢,而是信息費,也就是生客轉變為熟客的過程。
高瓴在錫城那么久,只需要給自己在錫城的沉淀客戶全部統一發一遍短信,然后每個下載了高瓴打車app的客戶,統一發送200元打車劵,就可以很輕易地完成推廣問題。
這也算是打開了局面。
而且花費并不大。
現在還有各種媒體的助陣和接力,所以他更不用擔心什么了。
“一天一百單,雖然看起來還不錯,但是畢竟我們這個車是24小時接單的,如何優化客戶接單,以及優化客戶的乘車,這是你們要下來思考的問題。”
“搭建app,這個你們可以和小瓴app的人商量一下。”
“畢竟你們是主要玩汽車的,和玩軟件的人比起來,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你們也不要抱著老觀念那一套來玩。”
“寧總,這個事情你跟蹤一下。”
高懷鈞忍不住叮囑道。
寧遠在一旁點了點頭。